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无锡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2.加强城区生态人居环境建设

  --推进城区工业布局调整。在城区工业“退城进园”过程中,重点加快市区快速内环50平方公里范围内影响城市功能和建设、影响居民生活和服务业发展等三类企业的搬迁调整,迁移改造一批污染企业,淘汰一批劣势企业,支持发展一批都市型企业。到2007年,50家以上重点企业完成搬迁,2010年市区工业布局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加快城镇生态绿地系统建设。重点推进无锡市建成区、江阴城区、宜兴城区及乡镇镇区的生态绿地建设,结合环境绿化建设工程,科学安排绿地建设用地,加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建设,使市民出行500米就有一处2000平方米以上的游园绿地。到2010年,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

  --着力改善城区生活环境。加快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和泵站,积极推进城市清洁能源区建设。合理规划设置居住区内的消费、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生活噪声源管理,防止噪声扰民。到2010年,建成区现有锅炉、窑炉等燃煤设施改为集中供热或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燃气普及率达到95 %以上,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保持100%。

  --积极推进绿色社区建设。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鼓励居民选择与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节水、节能等。开展绿色社区创建业务培训,建立创建激励机制,调动社区创建积极性,推进绿色社区工作的全面开展。到2010年,35%的社区建成绿色社区,新建社区(包括乡镇)、主要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周边社区创建成为绿色社区。

  3.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农村“三集中”步伐,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重点推进农业向规模经营和农业园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农民居住区向城镇和新型郊区集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大社会共享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到2010年80%左右的村(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村(镇)。

  --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六清六建”工程。清理垃圾,建立垃圾集中管理制度;清理粪便,建立人畜粪便管理制度;清理秸秆,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制度;清理河道,建立水面管理制度;清理工业污染源,建立稳定达标排放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清理乱搭乱建,建立村庄容貌管理制度。

  --积极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是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细胞工程,是推动农村环保行动计划的重要载体。完善小城镇环境规划,合理乡镇布局,乡镇建设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管网铺设,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整治镇村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高秸秆、畜禽粪便等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到2010年,80%的乡镇建成国家环境优美乡镇,80%的行政村建成生态村。

  (五)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环境支撑体系

  1.大力改善水环境质量

  --加快区域引排水通道建设。受上游来水水质较差和排水通道受阻的双重影响,无锡市水环境容量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白屈港、新沟河清水通道建设,调引长江水和太湖水,改善锡澄片河网和太湖地区主要河道水质现状。同时,拓建走马塘河,新辟城市尾水通道,促进水体交换,增加无锡水环境容量,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问题。

  --大力开展区域水环境生态修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河道“三清”,结合引水冲淤工程,改善河道环境,逐步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对入湖河道每5-10年进行一次生态清淤。全面开展东蠡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继续开展梅梁湖、蠡湖生态清淤与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人工生态修复,水体自我修复、水利工程调控等一系列措施,改善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到2010年,力争蠡湖、梅梁湖和太湖西岸水质明显改善。

  --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城北污水处理厂三期、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和一批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在建和已批建的污水处理厂在加快建设主体工程的同时,确保配套管网同步建设,增加生活污水处理量。到2010年,无锡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江阴、宜兴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科学规划乡镇污水处理厂布局与规模,已有污水处理厂的乡镇不再新建污水处理厂,严格控制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到2010年,全市污水处理厂规模控制在140万吨/日。

  --加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深入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化工、印染、医药等重点水污染企业进入开发区或工业集中区,实行有机废水集中处理。继续实施重点水污染行业限期治理,提高排放标准。到2010年,全市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比2005年降低20%。

  2.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禁止新建燃煤热(火)电厂,严格控制燃煤锅炉。加快现有热(火)电厂脱硫工程建设,已建35吨以上锅炉全部安装烟气除尘脱硫设施,实现在线监控。结合清洁能源区建设,扩大集中供热范围,逐步淘汰热电厂供热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到2010年,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比2005年降低20%。

  --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广太阳能等洁净能源技术,大力推广使用低灰份低硫量清洁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努力改善能源结构。加快建设区域天然气管道覆盖工程,加快发展天然气用户,到2010年,天然气气化率达到60%。

  --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开展机动车专项整治,全面实施国家三阶段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控制城市扬尘,全面实施建筑、道路施工地封闭式管理。改进水泥和冶金行业除尘设施,提高烟尘和粉尘去除率。

  3.实现固体废物安全处理处置

  --完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系统。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利用生活垃圾制造有机复合肥料或者建设垃圾发电厂。加快垃圾填埋场的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桃花山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江阴、宜兴分别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健全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系统。建成无锡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到2007年城市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建立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系统,彻底解决粉煤灰、炉渣、建筑垃圾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问题,促进企业之间的废弃物交换利用,实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4.加强声环境整治

  --加强区域噪声源管理。统一规划城市功能布局,通过建立工业集中区,实现工厂企业噪音与居民生活、工作场所的分离。大力推进企业噪声防治工程,严格控制建筑噪声,着重加强夜间和高考期间建筑施工噪声管理,降低噪声扰民事件的发生。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