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建设生态市既有突出的社会、经济和自然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水环境改善等一系列环境难题,这预示着生态市建设并非易事,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生态市的考核要求,从而实现无锡市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资源、繁荣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以生态技术与生态工程为手段,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保障,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按照“生态山水名城”的城市发展定位,在全省率先建成生态市。
(二)基本原则
系统性原则。应用系统的观点整合区域资源优势,注重城乡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结合,确保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和谐。
生态优先原则。维持城乡复合生态系统的平衡,不仅要关注系统内硬件的建设,更必须注意生态系统中结构与功能的相互适应,使系统内能量、物质、信息的传递和转化持续进行,并处于动态平衡。
发展生态经济原则。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物质文明的基础。只有坚持发展生态经济,才能不断改善发展质量,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
共同参与原则。生态建设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全社会自觉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氛围。
体现特色与创新的原则。在全面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无锡市自身特点,在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等四大重点领域体现活力无锡、富裕无锡、绿色无锡和文化无锡的特色。
(三)规划目标
1.总目标
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把无锡建设成为适宜投资创业的生态经济中心,国内外著名旅游度假休闲胜地,人居环境优美、江南水乡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态文明完美融合的生态山水名城。
2.阶段目标
--规划近期(2006-2007年):至2006年,江阴市达到国家生态县考核指标要求;至2007年,无锡市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考核指标要求,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达到国家生态县考核指标要求,宜兴市力争达到国家生态县考核指标要求。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全面启动,城乡生态环境基本得到改善、生态功能有所增强,城乡人居环境宜人、自然生态趋于平衡。
--规划中期(2008-2010年):至2010年,无锡市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考核指标要求,宜兴市达到国家生态县考核指标要求,全市建成生态城市群。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功能显著增强,城乡环境宜人、自然生态平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得到全面体现。
城乡生态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城乡生态面貌全面改善,人文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真正使无锡市成为经济规模大、产业能级高、资源配置优、商贸机会多、比较成本低、社会服务好的生态名城。
--规划远期(2011-2020年):在2010年后的未来10年内,将全面优化市域生态环境,全市形成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城市展现优美的景观形态,全民形成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共生,物质、精神、生态文明全面进步。无锡市经济发达、人民富足、环境优美、生态平衡、资源永续利用,成为国际著名的生态城市。
3.规划指标体系
根据国家生态市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兼顾江苏生态省建设要求,无锡市生态市建设在满足生态市建设六项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由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大类共28项33个指标构成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以2005年为基准年,提出2010年、2020年生态市建设的规划目标(详见附件一)。
三、生态市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以生态功能区划为空间结构的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
1.生态功能区划
在全省一级生态区划中,无锡隶属长江三角洲平原生态区;在二级生态区划中,无锡分属沿江平原丘岗生态亚区、茅山宜溧低山丘陵生态亚区和太湖水网生态亚区。基于保持与省级区划的一致性,并能展示无锡市生态系统内部特征的区划要求,本规划将全市划分五类市级生态功能区,即:
--无锡太湖水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功能区。该区包括无锡境内太湖水体及环湖5公里以内、入湖河流上溯10公里两侧各1公里的范围,面积约为1241平方公里(包含太湖水面670平方公里),占无锡市面积的26.4%。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太湖水质下降,全湖已达到中富-富营养化,野生珍贵鱼类面临严重威胁。生态功能要求及生态建设重点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保护、改善湖滨生态景观,持续改善五里湖、梅梁湖、贡湖水环境质量,保护太湖水生生物多样性资源、湿地资源,污染地区生态修复,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无锡都市群城市开发生态功能区。本功能区面积约为1017为平方公里,占无锡市面积的21.6%,分为三个亚区:无锡生态产业开发生态功能亚区、无锡生态产业控制开发功能亚区、无锡都市生态人居集聚功能亚区。
无锡生态产业开发生态功能亚区,主要包括高新区、惠山新城、安镇镇中部、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东部、滨湖区的河埒、荣巷、蠡园和蠡湖街道,其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生态功能要求及生态建设重点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平衡人居环境与人地矛盾,加速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各类灾害风险。
无锡生态产业控制开发功能亚区,主要包括东亭镇东部、安镇镇西部和南部、洛社镇、太湖镇、华庄镇、锡北镇、东北塘镇、梅村镇、硕放镇以及东港镇中部、羊尖镇、玉祁镇、前洲镇,其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生态功能要求及生态建设重点是:保育区域内水环境,适度发展生态经济,严格控制污染型产业的发展,加速中心镇、一般镇现代化步伐。
无锡都市生态人居集聚功能亚区,主要为无锡市区其余地区,其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区域产业和城市空间布局不尽协调,城市功能、空间、资源之间存在矛盾。生态功能要求及生态建设重点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平衡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中心都市生态景观、城市生态文化、人居健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