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推进农业机械化。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省人大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调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监管措施,增加购机补贴资金,逐步扩大购机补贴的机种牌型。切实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我市农业的装备水平,整体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机质量鉴定检验检测工作,建立农业机械推广体系,抓好广东省(惠州)区域性农机推广站项目建设,大力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强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实行项目动态管理,确保取得实效。建立健全我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和装备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机安全保障。完善农机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
(十三)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和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推进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信息交换。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数据库,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宣传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网络向农村基层延伸工作,突破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实现网络进村、信息入户、应用到户。加强农业信息员培训和农村信息点、农民信息员认证工作。
五、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创新能力
(十四)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搞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整合重组现有乡镇农技推广服务资源,打破乡镇行政区域限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组建有地方农牧品种特色、服务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公益型区域农技推广机构,建立长效的农技推广机制。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积极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
广东省农作物种子条例》,扶持农作物优质高产新良种以及种子资源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
(十五)提高农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农业关键技术研发,力争在动植物优新品种繁育、节本增效、农产品保鲜加工、重大和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和综合防控、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农业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以优势区域、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为重点,集成、示范和推广一批优良品种和标准化节本增效配套技术。进一步扩大“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植保工程”、“一条工程”和“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规模,加强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及其设备的研究和开发。继续抓好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推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科技研发中心,走产学研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尽快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招投标制度,确保农技推广项目资金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