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材料。加强新材料基础研究工作,为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储备;加强研发能力建设,为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加速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特色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推动新材料科技和产业化进程。重点加强有机高分子材料、电子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新型环保节能建筑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2.生物医药。重点推进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轻工与食品、海洋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围绕利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加大新特药物的研制开发力度,支持中成药、基因工程制药、海洋生物制药、生物保健品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药物的研究开发,形成生物技术产品及中成药、新药加工集聚区。
3.电子信息。结合东营产业特点,重点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占领在石油及石油化工、数字城市等领域信息技术的制高点,提高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能力,开发电子产品、软件等实用的信息产品,培育信息产业增长源。重点促进软件产业、液晶显示产业、信息服务业、智能家庭与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促进区域制造业信息化全面应用,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信息化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发展,提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
(二)加快发展优势化学工业
围绕我市优势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石油炼制、油田化学品、盐化工及生物质能与清洁生产等领域,力争2-3项重大关键燉共性技术研究实现突破。充分利用我市油气田资源和沿海海洋及滩涂资源,提高石油深加工水平,增强盐卤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发展清洁化生产技术,提高化工产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石油化工为主、盐化工和生物化工为辅的产业集群。
(三)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
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扎实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通过构建以科研机构、大学为主体的研究开发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集中突破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循环生产的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工程,推广普及一批成熟配套技术,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四)大幅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在高效、高产、生态、循环、观光、安全农业等方面实现突破,取得一批重大专项和关键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成果,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基础,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五)积极引导科技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积极推进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建设一批规范化研发机构、创业载体和服务机构。结合实际建设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发展农技推广、生产力促进、技术贸易、科技培训、产学研结合等中介服务,重点推进油田化学工程技术中心、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东营市科技培训中心、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东营生产力促进网络服务系统等科技服务业重点项目的建设。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