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意见的通知


  --群众体育。构建完善的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体育人口达52%,全市人民身体素质达到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

  --竞技体育。省运会苏州代表团金牌、总分和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居全省前列。省队市管专业运动队参加全国以上比赛获得优异成绩。一批苏州籍运动员在2008年奥运会和世界大赛上争金夺牌。

  --体育产业。逐步形成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中介、体育技能人才、体育场馆服务和体育彩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现代服务业。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5%左右,体育彩票发行总额增长20%以上。

  --体育场馆。完善市、县级市(区)、镇(街道)三级体育场馆设施。各县级市建成新“四个一工程”,社区、镇和行政村均建有健身场所。全市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达2.3平方米。

  --体育科教。加大体育科研对全民健身、运动训练、体育产业等的服务水平。省以上体育科研项目立项数、体育科研获奖数位居全省前列。形成布局合理、学科配套、学历教育机制完备、教师队伍整齐的体育教育体系。

  --体育社团。各县级市、区建立体育总会、老年体育协会和农民体育协会。新成立一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镇文化(体)站和社区服务中心加强体育工作,发展体育社团,提高基层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二、积极倡导全民健身

  (三)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群众体育的组织、场地和活动建设,不断提高全民健身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各县级市、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各镇、街道建有健身活动中心(文化站均更名为文体站),行政村全面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立足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加快推动体育生活化进程。积极开展具有地域特点、民族传统、时代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通过村际、镇际体育比赛,社区家庭运动会、趣味比赛,职工运动会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内容。

  (四)提高科学健身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积极开展对各类人群的体质测试,建立体质状况档案,提供科学的健身处方,每年公布《苏州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对市民体质变化情况进行科学评价。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推广新型健身项目、扩大健身人群、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等多种手段,加大科学健身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广泛开展现场咨询、知识讲座、活动表演、板报展示等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大力推行体育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活动,广泛实施“每人掌握一种健身方法”行动。按照要求,进一步加强健身气功的推广和管理。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