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着力提高城市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就业率。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和“春风行动”,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维护劳动者合法工资收益。切实落实税收、信贷优惠政策,鼓励城乡居民自主创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障制度,努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按照“提低、扩中、调高、打非”的原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对国有垄断部门和国有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测和监控;加快公务员福利待遇货币化进程,促进公务员群体成为稳定的中等收入阶层;提高工薪阶层工资收入水平。
(六)着力破解节能降耗难题。建立和完善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和考核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全市和各县(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情况,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指标纳入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加强对重点耗能行业和耗能企业的监控。定期公布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耗指标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依法开展资源节约执法和监督检查。组织全市30家重点能耗企业参与全省“双千企业节能行动”(即千家重点监管高耗能企业“十一五”期间实现节能1000多万吨标煤)。组织全市100家重点耗能企业与所在地各县(区)政府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要求百家重点用能企业“十一五”期间实现节能72万吨标准煤。加大政府对节能的财政支持力度,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和居民采用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政策措施。
(七)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化为手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效益农业,促进农业增收增效。扎实开展村企合作共建活动。实行领导挂点、部门联系、干部驻村相结合,完善市、县、镇三级联动工作机制,集中力量抓好10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重点解决“一保五难”,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实施小额信贷富民工程,促进农民增收。
(八)着力做好当前防汛防灾工作。要未雨绸缪,克服麻痹思想,建立首长负责制、应急预案机制和社会联动机制,切实做好防汛防洪的各项准备工作。重点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东江水利枢纽工程、惠州大堤北堤安全加固南堤堤路贯通工程、龙门县城区防洪工程、马安围安全加固工程、文头岭防洪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各项工程按时按质完成。加强气象、水文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雨水汛情。加强对防汛抗洪工程的检查,认真排查险点、险段和防汛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九)着力加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坚持以“创建促和谐,和谐促发展”的方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新形象,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启动省运会筹备工作,各地要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力争全市省运会场馆在2009年底前全面竣工并且投入试运营。加快推动创建工作向县(区)和村镇延伸,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学校、文明家庭、文明企业、文明机关等创建活动,力争2008年夺取“全国文明城市”金牌。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