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力抓好重点项目的建设和重点后备项目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的要求,完善和落实挂点领导、责任单位、项目单位“三位一体”的责任机制,采取现场办公方式,对LNG燃气电厂、惠南大道二期、220千伏龙门输变电、惠深沿海高速公路、惠莞高速公路惠州段等项目建设中涉及到的征地、拆迁、换地、交通、供电、供水等问题,逐个研究,逐项解决。定期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已开工项目加快建设速度,督促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各有关单位要围绕项目建设,密切配合,团结协作,按照“特事特办”、“特事快办”的原则,主动跟上级部门衔接,认真落实资金、土地、环保等建设条件,千方百计推动新开工项目尽快立项,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二)着力促进招商引资推介会项目的落实和后续招商工作。要明确任务,分工负责,逐项抓好’07招商引资推介会上签约项目的跟进落实,提高项目履约率,确保今年200亿元项目投资建设。对其中符合市重点项目条件、今年内可以开工建设的项目,纳入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符合条件但年内不能开工的项目纳入重点预备项目。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协助招商项目单位和企业开展好有意向合作项目的进一步考察洽谈工作,切实抓好后续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引进更多的新项目,为明后两年的发展奠定基础。抓紧抓好惠东、龙门产业转移园的项目进园工作。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进园建设,加强有合作意向项目的跟踪洽谈,争取在产业转移园区尽快形成新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三)着力发展壮大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旅游、物流、房地产、文化和新兴服务业等五大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充分挖掘我市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培育旅游品牌,发展旅游市场,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综合服务质量为中心,突出发展交通运输、工业物流、商贸流通业,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加强房地产一级市场调控,培育和完善二、三级市场,调整优化房地产结构,积极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和普通商品住宅。严格落实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各项调控政策,完善房地产信息披露制度,打击囤积房源和哄抬楼价行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重点推动金融、保险、信息、会计、律师等新兴服务业健康发展,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四)着力解决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统筹发展用地,引导企业节约、集约用地。加快实施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继续保障能源稳定供应。积极争取省电力分配指标,科学实施错峰用电计划,实施“高来高去”调峰电力认购政策,确保大项目、大企业的电力供应。落实地方燃油电厂峰期上网补贴,缓解电力供应的矛盾。加快LNG电厂、抽水蓄能电站、平海电厂等一批电源项目建设,增强电力供应能力。积极争取省增加我市的成品油、煤炭等供应,协调主要燃油供应企业加大市场投放,规范成品油销售管理,扩大油品供应途径,确保成品油和煤炭稳定供应。进一步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完善信用担保机构评价体系,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整顿市场价格秩序,解决医疗收费、电信服务价格、教育收费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完善市场价格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防范局部地区、个别品种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扎实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改进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