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市场食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准入体系,逐步扩大对食品的日常监测和快速检测的覆盖面,配备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完善食品安全监测数据直报点制度。各地要按照国家工商总局《
2006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大食品市场日常监管力度,开展重点区域、经营者自律承诺和节日食品市场等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办食品违法案件。加强对食品退市的监管。开展对奶制品、酒类、粮食、肉类、饮料、蔬菜、豆制品、水产品、水果九类食品的专项整治。
3、继续深入推进市场食品准入管理。各地继续深入做好扩面、巩固、提高工作。要按照市场食品准入管理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准入管理制度,提高准入管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目标任务按时按质完成。同时,对已实施准入管理的市场、超市,要“回头看”等措施继续加强监管。
上述工作由各级工商部门牵头,质监、经贸、农业、卫生、畜牧等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前提下,密切配合,贯彻落实。
㈤ 加强食品卫生许可和监督
1、继续推进“
食品安全行动计划”。贯彻实施《
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单位卫生许可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加大食品卫生监督抽检力度,加强对儿童食品和餐饮业的卫生监督检查。
2、开展卫生许可专项整治。严格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审核和监督。各地要在2006年8月底前,对辖区内的婴幼儿配方食品、瓶(桶)装水、膨化食品、食用植物油等生产企业和学生营养餐配送单位的卫生许可情况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依法予以查处。
3、开展农村食品卫生专项整治。以农村集贸市场定型包装食品和餐饮单位为重点,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查处无卫生许可证从事餐饮服务和食品经营的违法行为。2006年“五一”和国庆节期间全市分别开展集中监督执法行动。
4、加强学校、集体食堂的监管。各地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的协调、合作,加大对学校、集体食堂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开办者的相关责任制。进一步扩大学校食堂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范围,并向社会公示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