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全面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1.合理利用共、伴生及“三废"资源。引导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对共、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压余热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推动不同行业的企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充分发挥建材、冶金、电力等行业对废弃物的消化功能,实现废弃物的最大资源化,实现“三废”综合利用产业化。在矿产资源等开发中提高回采率水平,降低采矿贫化率,推进尾矿、共伴生矿、废石的综合利用,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
2.抓好工业“三废”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两钢”利用余热余压发电、高炉煤气综合利用、钢渣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厂项目,本溪市供热总公司要充分利用粉煤灰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本溪县泰利砖厂煤矸石制砖项目,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建筑渣土和建设工程废弃物的管理和综合利用。
3.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行农资节约。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加强集约化养殖场、畜牧小区污染综合管理。要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等农业清洁生产模式,大力推广集沼气池、畜禽舍、厕所、目光温室于一体的“四位一体、三位一体”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推进秸秆气化、太阳能房等农村新型能源开发,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鼓励发展有机肥,推行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农膜回收技术。
4.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倡导绿色消费,鼓励节约使用生活用品,少用一次性物品。以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废电子产品、废金属及包装物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系统,实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工作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管理,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设立回收点、分拣站和再生资源深加工为一体的网络体系建设。推进生活垃圾生物转化、能源转化利用,提升无害化水平。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构建循环经济社会发展框架。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致力于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在资源开采、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再生资源产生、社会消费5个关键环节加大力度,加强源头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初次资源的开采,努力实现区域内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污染物排放量最小化。到2010年,初步建成企业内部小循环、各工业区的中循环和社会资源大循环三个层面的框架。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