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湛江市人民政府印发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促进大旅游,构建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业水平。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43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2%,达465亿元,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26%。
  1.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
  建立完善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充分发挥深水良港和大西南出海通道优势,进一步整合以港口运输为主体,公路、铁路、水路、管道、航空等相配套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提高物流集疏运能力,拓展物流发展空间,构建以港口为核心、面向东南亚、辐射大西南的区域性物流平台。
  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建设中石化湛江石油储备基地、中石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等项目以及一批散粮仓技改项目,增强物资储存及周转能力,形成油品、铁矿石、粮食、化肥等集散地和交割地。建成粮食综合物流中心、农资批发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中药市场、新机电市场,加快建设港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麻章、赤坎等物流园区,形成以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区为节点的物流体系框架,扩大集散能力。
  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打破行业分割,整合现有资源,推动传统运输、仓储、货代、流通等企业加快存量资产重组,延伸服务功能,尽快向新型、高效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通过政府引导,加快培育一批现代物流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
  2.巩固提高商贸流通业
  推进流通现代化。运用现代新型业态和技术进步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构建大中小结合、内外贸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加快社区商业建设,合理规划社区服务业网点,引导连锁经营等现代化经营方式进入社区,形成满足居民基本生活要求的社区服务网络,使居民能在社区享受到各项优质的生活服务。吸引国内外企业在主城区建设中央商务区,开设直销连锁网点或大型购物中心。
  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引导和鼓励居民扩大住房、汽车、旅游、教育、文化和体育健身消费。加大开拓农村市场的力度,扩大农村消费,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和改造标准化的镇级“农家店”200个,村级“农家店”2000个。
  提升餐饮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餐饮业设施建设,提升餐饮业环境素质,加强餐饮业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发展大众化经营品种。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名牌餐饮企业10 家,品牌美食30个,创建绿色饭店10 家。
  3.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
  实施旅游旺市战略,突出“相约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主题,充分利用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和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等旅游品牌,发展“蓝、绿、红”三大特色旅游。建设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规范旅游市场管理,完善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引客入湛。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超过9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亿元,其中外汇收入2800万美元。
  丰富“蓝色”滨海游。利用丰富的海岸线、海岛及火山温泉资源,发展岛屿特色游、滨海休闲体育游。利用渔岛、渔排、渔船发展渔家乐。利用“一桥两岸”,发展港湾观光游。打造滨海休闲游品牌,开发完善东海岛、吉兆湾、白沙湾、天成台的休闲度假游,特呈岛的生态休闲及渔家风情游,南三岛的生态健身休闲游。保护和开发徐闻珊瑚礁旅游区,开发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景点,发展大陆最南端特色游。
  开发“绿色”生态游。打响生态旅游品牌,构建绿色生态旅游圈,重点打造以湖光岩为核心的“湖光三角”火山之旅,打造珍珠世界、鹤地水库、“菠萝的海”、森林公园、东坡荔园、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农业旅游品牌,建设廉江市、霞山区、麻章区红树林旅游区。利用雷州半岛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结合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让游客感受古朴的雷州半岛民俗风情。通过发展旅游,提高人民群众收入。
  发展“红土”文化游。打造“南疆文化走廊”品牌,充分利用醒狮、人龙舞、飘色、舞鹰雄、雷剧雷歌、南派粤剧、木偶等传统艺术、民间文化,在固定场所进行表演,使红土文化和特色旅游有机结合,提高湛江旅游文化品位。保护和利用历史名人故居和名胜古迹,利用霞山法国公署遗址和赤坎“三民街”等南洋建筑遗址,建设霞山法国风情文化街和赤坎古文化旅游街。建设民间文化艺术馆、解放海南岛纪念馆、粤桂边纵抗日纪念馆、抗法斗争纪念馆,开辟红色旅游线路。
  完善旅游设施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四星级酒店3-5家、五星级酒店2-3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建设旅游专用码头、旅游娱乐中心、旅游购物中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物。完善旅游交通体系,降低旅游交通成本。建设湛江美食街,打响湛江海鲜、湛江鸡等美食品牌。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拓展湛江旅游消费市场。开辟火山旅游、港湾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有湛江特色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精品旅游线路。继续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搞好旅游整体形象策划、包装和宣传,树立旅游新形象,提高湛江市知名度。
  4.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
  普及信息技术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应用,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工程和面向公众服务的公用信息商务平台。合理开发信息资源,建设电子数据中心和公用信息数据库,加快发展广电、电信服务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大力发展宽带接入。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电脑普及率90%,农村家庭电脑普及率10%,互联网接入率60%以上,信息服务业收入96亿元,占信息产业总收入的89%。
  推进政务信息化。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完善横联市属各部门,纵联各县(市、区)、乡镇政府的电子政务主干通信网络。[JP3]建设“一站式”网上审批、部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电子文件归档、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等系统,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效率和工作透明度。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调度、宏观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JP]
  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智能决策水平。实现80%以上的中小企业在网上设立网站和100%的企业链接互联网。建设覆盖全市的市县镇三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实现信息“进村入户”,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流通、质量安全监督以及农村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全市中小学校信息网络和互动教育平台,推动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多媒体教育。建设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2008年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面向公众的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和覆盖市县镇三级卫生防疫信息系统。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综合性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系统,实现统一管理,实施一卡通工程,为公众提供高效、便利的电子化、网络化、社会化保障服务。
  推进商务电子化进程。建立公共商务信息平台,推进网上业务、在线支付、网上安全认证、网络仲裁、网络公证等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整合,建设湛江数码城和港口物流信息系统,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物流信息服务体系。
  5.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
  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推进社会诚信系统建设,推动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的发展,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信用安全体系。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努力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继续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努力防范金融风险。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协调推进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综合改革,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农业保险、担保贷款、大宗农产品期货等业务,分散农村信贷风险。开展各类消费信贷和扩大信托、租赁等业务。2010年,全市银行存款余额达1000亿元。
  发展多层次的中介服务业,积极培育为社会提供决策咨询、投资论证、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经纪代理、企业诊断、市场调查、价格认证、公证鉴证、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健全中介服务从业人员和机构准入制度,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完善职业技术行为标准、职业准则,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