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湛江市人民政府印发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从湛江自身来看,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湛江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目前我国正在进入“重化工业”时期,国家对湛江利用深水良港发展石化、能源、钢铁等重化工业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对我市扩大重化工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工业化进程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省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东西两翼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为两翼快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对湛江的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在政策、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增强了湛江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对湛江近几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殷切期望广大干部群众利用后发优势,促进湛江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作出新贡献。这为湛江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
  湛江的资源优势、港口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令人瞩目。湛江三面环海,环境优越,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农海产品十分丰富。港口三大工程、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功能逐步发挥,我市海陆空兼备的交通基础设施更趋完善。众多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湛江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城市面貌的改善,城市服务功能的提升,使湛江正成为吸引国内外投资的热土。这些明显的后发优势形成了湛江持续发展的强大承载力。
  湛江人民群众有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700多万湛江人民勤劳智慧,善良质朴,蕴含着摆脱贫穷落后的强烈愿望和巨大的创造力,并日益激发出来。各级干部按照“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要求,正凝聚起艰苦创业和团结实干的精神并付之实践。全市上下已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湛江的发展增添了巨大的创造活力。
  三、“十一五”指导思想和主要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以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和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为总目标,坚持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加快振兴经济步伐,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利用后发优势,促进湛江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为赶上全省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更为坚实基础。[JP]
  (二)主要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要上新台阶。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到2010年达12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3%,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2.3%[JP](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3%。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000元(约合2200美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全面发展,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51∶3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5%,累计1300亿元;外贸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0%,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10%;全市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1%,超100亿元;[JP3]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1%,超1亿吨。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13%以上。
  新农村建设要有新进展。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民素质、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85%,40%自然村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
  社会事业要有新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逐步建设数字湛江框架,信息化综合指数60%以上。小学适龄儿童毛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城区达到98%,农村达到95%,实现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城区达到85%,农村达到65%。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超过8万人。
  体制改革要有新活力。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人民生活水平要有新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9平方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全市户籍人口控制在745 万人左右,期望平均寿命75岁。
  构建和谐湛江要有新进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城镇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80%。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35%。环境综合指标达到80分以上。城市绿地率40%左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林业生态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到202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0元(约合600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基本建成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和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十一五”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加快工业化进程
  继续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临港石化、能源、造纸、钢铁、机械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传统工业,形成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糖业、果蔬加工、水产品加工等传统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名牌战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的目标,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5%,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
  1.发展壮大支柱产业
  做大做强石化产业。依托深水良港,规划建设临港石化产业带,以技术改造炼油工艺和扩大能力、拉长产业链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炼油规模,吸引国内外的大型石化企业落户湛江,加快临港工业园建设,促进石化工业向园区集聚。通过油化结合、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下游产品,逐步培育石化工业的核心产品。拓展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等其他化工领域,发展原料多元化的化工产品,带动精细化工工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炼油能力1000万吨以上。
  加快发展能源产业。重点发展煤电、油电、风电,争取发展核电,加快近海油气勘探和农村能源综合开发。对发电设施进行烟气脱硫等技术改造,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工业整体效益。建成湛江奥里油发电厂,建设徐闻县、吴川市、雷州市、东海岛、坡头区等一批风能发电场和湛江开发区太阳能发电项目,加快东海岛电厂的筹建工作,支持雷州市、遂溪县利用毗邻越南的地理优势,开展燃煤电厂前期工作。完成500千伏变电站一座,220千伏变电站6座,继续加快10千伏及以下城乡电网改造,提高供电可靠性。到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形成30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能力。[JP3]开发利用海洋油气资源,提高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能力。2010年,石油开采能力1000万吨,天然气90亿立方米。
  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以生态营林、环保制浆、绿色造纸的循环经济模式,形成林浆纸结合的产业化新格局,打造绿色纸业基地。重点建设100万亩桉树核心基地林,70万吨纸浆和40万吨高档纸的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开发高级纸品和特种纸。利用丰富的蔗渣、剑麻纤维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发展蔗渣制浆造纸和剑麻纤维特种纸,建设湛江农垦10万吨蔗渣造纸项目。
  振兴传统机械制造业。整合原有工业基础,加速机械工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走开放式发展道路,形成较强的生产、研发设计、系统集成能力。重点发展通用电气设备、汽车零部件、石化设备加工、农用专用机械、海洋工程设备制造和修造船业。集中发展优势产品,着重上品种、上批量,形成围绕主要产品生产的配套体系。
  全力推动建设沿海钢铁基地。抓住全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我省钢铁骨干企业与国内重点企业联合建设沿海钢铁基地的机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力争千万吨现代化钢铁项目落户我市。
  2.加快培育产业集群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