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着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创新型、服务型、效率型、法治型政府。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和社会领域管办分离等工作。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进一步理顺财政管理体制,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外部监管机制,实行政府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政府自我约束机制,全面推进政府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断推进政府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审批事项,提高政府审批效率。按照“统筹规划、分类管理、精简机构、优化结构”的要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加快事业单位结构调整。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设以民为本的服务型政府。
(九)绿色江门工程
1、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大力推进资源高效利用。
确立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理念,大力实施以节能、节地、节材、节水为重点的经济与资源协同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推进能源集约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抓好重点耗能行业、企业的节能工作,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加强耕地和林地保护,设立严格的土地利用效益门槛,提高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大力推进各种原材料的节约和集约利用,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节约型、集约型增长方式。大力推进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强化节水管理,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倡导节约用电,减少电能损耗。积极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公益宣传,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2、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重点抓好银洲湖纸业基地等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按照企业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弃物再利用的原则,建设生态式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促进园区内各企业之间实现气、热、电等资源和排放物的循环利用。强化全社会的循环经济意识,把生产、消费、废物处理统一组织成生态式网络系统。到2010年,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清洁生产企业、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县(区、市)和生态农业镇,努力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3、以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加强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
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强化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努力创建“国家生态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县”。依法实施环境保护规划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加强重点河段、重要河涌、近岸海域环境和城市烟尘、噪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整治。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主要江河水质保持良好。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实施“绿色门槛”制度。淘汰高污染企业,严格控制中污染企业,大力发展低污染、无污染的环保企业。加强森林、湿地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加快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强化生态保护和监管。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十)和谐江门工程
1、积极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建立城乡并重的就业制度和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加强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提高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完善城镇就业人员包括外来工的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2、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发展相应提高。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力发展卫生体育事业,合理配置卫生体育资源,发展分布居民社区步行半小时可及的体育健身和医疗保健体系。加大公共体育、卫生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江门市奥林匹克运动中心建设和江门市中心医院扩建。继续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增加公共服务投入,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
3、加强社会管理和利益协调,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积极完善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加大对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建立完善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等专项社会援助和救助体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加强妇女儿童工作,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残疾人事业,创造残疾人平等参与教育、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产业,加强老人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扶贫机制,强化扶贫措施,加大扶贫力度。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落实各项信访工作制度,积极推行仲裁制度和信访事项听证制度。努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加大对教育、文体、医疗、卫生、社保、社区管理、社会治安、地质勘测等社会事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粮食储备工作,提高抗风险能力。
4、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不断推进依法治市。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工商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村(居)民自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规范各类行政执法活动。加强政法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提高综合行政执法能力。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