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外贸行政审批,逐步实行外贸经营登记制度。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企业扩大商品出口,提高机电、高技术等产品出口比重,限制高耗能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深入研究贸易摩擦增多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带来的影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建立走出去的促进机制,鼓励有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带动国内设备出口和劳务输出,获取国内短缺的能源材料资源以及先进技术,提高我市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七、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完善商品市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思路,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造提升供销系统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棉花和食盐等骨干商品经营网络。进一步推进我市3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
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化建设。加快资本市场发展,积极培育后备上市资源,推动企业境外上市工作,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规范土地市场,全面推行国有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发展劳动力市场,最大限度的发挥我市投资2600万元刚建成的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为我市失业人员、城市务工农民再就业和创业提供方便,逐步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积极发展矿产等资源市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国有产权有序、公开流转,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拓展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提高连锁经营的规模和水平,制定和完善发展连锁经营的政策措施,鼓励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到城市社区、县镇农村设立连锁网点。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制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整合物流资源,培育发展一批大型物流企业或企业集团。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搞好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试点。
积极推进价格改革。加快推进资源性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认真落实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推进以节能为导向的电价改革;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加大水价管理办法实施力度;整顿规范价格秩序,对医疗、教育、涉农、住房、电信等领域价格或收费秩序进行重点治理。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记录。按照指标体系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类监管的行政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