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门市金融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三)保险业发展势态良好。至2005年底,保险业市场总保费收入为18.76亿元,比2000年增加10.76亿元,增长134.64%;其中产险保费收入为5亿元,比2000年增加6000万元,增长13.08%;寿险保费收入为13.7亿元,比2000年增加10亿元,增长287.8%。截止2005年底,在我市经营的保险机构16家,比2000年增加12家,其中财险公司9家,寿险公司7家。2004年成立了保险行业协会,有效地遏制了行业的恶性竞争,维护了保险市场的公平有序发展。

  (四)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十五”期间,我市一面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一面努力加强诚信环境建设。近年来,在处置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资机构以及恩平市城乡信用社金融风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支持解决恩平市金融服务不足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维护了社会和金融稳定。与此同时,我市努力推动企业信息征信系统以及个人信用信息档案建设,建立和完善银政、银企合作平台,支持市银行同业公会加强银行业自律、服务和维权工作,有效促进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十五”时期金融保险业取得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金融政策性、体制性障碍以及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平衡,影响了银行投放积极性,信贷业务增长偏低,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未能有效解决;二是金融保险业对“三农”的支持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一些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品种较难全面实施,特别是在城市开展的金融服务手段推广到农村难度较大;三是被处置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未能实施退出市场,恩平市部分镇金融服务网点空白的问题至今未能解决。

  二、“十一五”期间的指导思想、目标及实施措施

  从国际形势来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市是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必将对我市金融业和保险业的发展起到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从国内来看,“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银行机构历史包袱大大减轻,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可用于投放的资金充裕,信贷项目多元化。从本市来看,我市处于大珠三角、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的重点区域,区位、资源等优势突出,已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具有承载金融保险业发展壮大的良好条件,对金融保险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2006年1-11月全市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呈现良好势头,贷款稳步增长,新增贷款总量超过2005年全年,已改制银行机构新增贷款占全市新增贷款90%。我市金融、保险业务总规模均居于全省第五位。据测算,我市民营企业未来几年发展需要信贷资金达50亿元。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