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门市人民政府印发江门市防灾减灾“十一五”规划通知

  --气象减灾。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以灾害性天气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和科学研究为切入点,推进“多轨道、研究型、集约化、开放式”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测预报水平为重点,以统筹发展城乡防灾减灾为关键,按“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和一流台站”的目标,构建现代化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成天基、空基与地基相结合,常规与非常规手段相结合,覆盖境内及境外临近地区的能监测天气、气候及气候系统的综合监测系统;形成能分析、诊断、预报、预测不同尺度天气、气候及气候系统的模式序列;所提供的连续、滚动、无缝隙的精细化天气预警、预报产品和气候预测产品的准确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立21世纪初期国际水平的计算机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基本建成气象防灾减灾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和完善气象减灾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增强灾害防范抗御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救援救助能力;力争“十一五”期间,在全市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因灾伤亡人员和经济损失明显减少。2006年-201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整体实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2011年-2015年为跨越发展阶段,整体实力接近同期国内先进水平,若干领域达世界领先水平。

  --防震减灾。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加、共同抵御”三大战略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在维护我市公共安全、建设和谐社会和保持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加强政府对公共安全管理职责为重点,以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为中心,完善地震灾害管理机制。到2010年,全市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全市抗御地震灾害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市区达到基本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

  建设现代化立体地震监测台网,使我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监测能力达到1.0级以上,其他地区监测能力达到2.0级以上。

  建立市级和县级地震分级预警发布系统以及南海地震海啸监测和预警系统江门子系统。

  全市重大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力争100%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抗震设防,一般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基本达到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组织实施“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农村新建、改建房屋抗震技术指导覆盖面达60%以上。

  建立和完善防震减灾宣传网络,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80%,争取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科普活动中。

  完善地震应急救援青年志愿者和防震减灾助理员队伍建设工作。

  继续开展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重点监视防御区市区震害预测、地震小区划和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逐步开展抗震加固或改造;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和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灾情监控系统。部分重大工程具备地震突发事件紧急处置能力,江门市区及各市、区政府所在地要建成1-2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