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展机遇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文化建设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尤其是国家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以及文化名市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为推进我市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证。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求更高,文化消费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为我市文化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十一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文化名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以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大力推进市本级、市(区)、镇(街)、村级文化设施网络建设,重点建设好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基础文化设施,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文化品牌,以印刷发行业为龙头,大力培育和扶持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努力实现文化名市建设的战略目标。
发展目标:到2010年,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的文化综合实力和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在全省位居前列、拥有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的文化名市。
三、发展重点
(一)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建立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继续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繁荣侨乡文艺创作,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发掘、保护和充分利用具有侨乡特色的五邑民间民俗文化。
1、继续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
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重点抓好市电影公司、市粤剧团的改革,积极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激活国有文化资产。在市五邑图书馆完成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市文化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任制和劳动合同制,建立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形成一个人才结构合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同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促进文艺演出队伍的建设。积极引导专业文艺队伍全面走向市场,充分利用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提高演出水平,优化内部管理。市业余歌舞团要引入更加灵活的机制,加强队伍的思想和艺术建设;同时,各市、区都要建成曲艺、舞蹈等门类的业余表演团体。各业余团体要积极面对市场,在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文艺宣传活动的同时,结合市场的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管理和文艺创作、演出水平,争取占据一定的文艺演出市场份额,扭转在经费上完全依靠政府支持的不利于自身发展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