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工作成效显著。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筹建工作成绩突出,共征集各类华侨实物21,200件。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文物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陈少白故居等10处文物点被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昌阁等7处历史文化遗存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全市共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梁启超故居、开平碉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6处。
--公共图书馆持续改善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全市公共图书馆每年接待读者达上百万人(次),外借书刊文献达数十万册(次),较好地发挥了服务社会的作用。大力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市五邑图书馆建立首个基层分中心。由于工作出色,该中心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分中心。目前,各市、区均建有基层分中心。
2、文化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印刷出版业:我市新闻出版业综合实力强,已成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全市印刷企业近1,500家,涵盖出版物印刷、纸箱包装印刷等9大类,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印刷企业达56家。2005年,全市印刷业总产值超过40亿元。以外资和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印刷产业已初步成型,一批设备和技术先进的印刷企业已经颇具规模,特别是鹤山的外资印刷企业大都设备一流、管理科学、工艺技术先进,其中鸿兴、雅图仕在全省印刷业百强企业中位列前1、2名。据统计,2005年我市印刷品出口总值达到2.5亿美元,出口值位居全省第三,仅次于深圳、东莞。
--书报刊发行业:市购书中心2005年营业额达9,000万元,位列全省第三,各市、区新华书店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普遍改善了经营环境,增大了经营面积,经营面积从1,000多平方米到3,000多平方米不等。2005年我市新华书店(含购书中心)经营额达1.8亿元。民营书店发展方面,江门文华书店较为突出,经营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2005年营业额达1,000万元。
--报刊业:我市报刊主要有《江门日报》和《江门文艺》。《江门日报》创办于1986年,经20年的发展历程,现有员工411人,固定资产2,904万元,2005年广告经营收入3,381万元。《江门日报》现每天出20个版,发行量达5.48万份,是我市发行量最大的纸质新闻媒体。《江门文艺》杂志经20多年的苦心经营,成为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文学期刊。但近年深受盗版之害,严重影响了广告业务,发展步履艰难。
--文化旅游业:文化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在我市初具规模,连续四届声势浩大的中国(江门)侨乡旅游节,完美地塑造了江门侨乡“新世纪、新发展、新江门”的新形象。目前,在全市范围内,拥有陈白沙纪念馆、陈少白故居、开平立园、碉楼群、台山上、下川岛、新会圭峰山、梁启超故居、恩平温泉、鹤山大雁山等文化旅游拳头景点。五邑各地有新会葵乡风情节、台山海岛旅游节、开平碉楼文化节、恩平温泉节、鹤山欢乐登山节等。四届侨乡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在江门侨乡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使文化旅游成为培育城市的文化消费市场,提升城市的文化含量、文化品位,进而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