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建设发展迅速。“十五”期间,全市村镇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9.25亿元。其中铺筑水泥道路65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580公里,修筑下水道550公里,安装路灯4200盏,建成水冲式公厕120间,新、扩建农贸市场32座,新建公园22个,新增公共绿地25.8万平方米。开发居住小区97个,建筑面积189.7万平方米,镇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0.7平方米。镇区道路铺装率97%、自来水普及率达97.1%、石油气使用率达95%。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2.7平方米,石油气使用率约40%。经省政府批准,我市的双水镇、司前镇、古井镇、荷塘镇、共和镇、址山镇、雅瑶镇、海宴镇、斗山镇、广海镇、水口镇、苍城镇、赤坎镇、沙湖镇等14个建制镇为广东省中心镇。为加快发展,各中心镇共投入资金850万元,编制了中心镇域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由市政府批准实施。累计已投入资金2.35亿元,新建、扩建道路(街道)27条,长108公里,建成工业发展用地区域25个。2005年,13个中心镇工业总产值平均增幅15.4%,高于全市镇级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这些中心镇已逐步发展成为设施配套、环境舒适的小城市,成为集聚力和辐射力较强的区域中心。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虽然我市城镇化进程已经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城镇化仍滞后于工业化,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城镇化滞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非城市化的工业化”,造成工业企业“遍地开花”,带来经济效益低下、投资分散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非农人口“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既影响了城市规模效益和服务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我市城镇化滞后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
--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
--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一是农民进城落户限制过多,进城农民在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缺乏保障。二是人口迁移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流动人口难以管理。
--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集体土地产权关系不够明晰,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尚不成熟。二是城市规划权威性不够强,一些地方受短期利益驱动,违反规划、违法用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还没有普遍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投资渠道,城镇建设资金缺乏,综合公共服务设施难以配套完善。土地出让是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渠道之一,而土地市场主要是工业用地市场的运作尚不够规范,造成一些地方的土地出让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其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