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韶关市委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赴广州中山两市学习考察报告的通知


  做好对接资本市场。广州正在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业比较发达,银行体系较为健全,资本市场资金充裕,保险和证券业发展迅速,各种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资本市场将不断壮大。随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改制进程加快、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更多重点项目的陆续开工,资金瓶颈制约也比较突出。因此,既要更好地建立信用体系,构筑银政、银企平台,加强金融协调服务,发挥本地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又要积极沟通推介,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支付结算体系,以对接广州资本市场。以信用建设透明化、资本流动无碍化、金融产品一体化为方向,加快我市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丰富企业融资平台,促进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有序发展,吸引外来资金支持我市经济发展。

  二是改善环境,构筑平台,力促产业对接。“十一五”时期,随着“广佛经济圈”的交融形成,大珠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广州产业转型将加快,与周边的经济联系将更加密切,我们要有强烈的紧迫感,以产业转移、产业扩张为重点,搭上广州这列快速奔驰的列车加快发展。

  突出特色,提高质量,促进农业对接。韶关作为全省人均土地面积最大的地市,农业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如何迎合广州人的饮食口味,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走出一条山区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对接的关键在于抓好农业招商。要重视引入广州等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建设绿色蔬菜花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并积极与江南蔬果、广州花博园、嘉禾生猪、南方茶叶等中心批发市场建立紧密的供销关系,把我市建设成为广州、珠三角农副产品供应生产基地。

  协作配套,承接转移,促进工业对接。除前面提到的围绕广州等地的支柱产业、名牌产品发展配套经济外,工业对接的另一方面重要内容就是积极主动地做好产业转移、产业扩张的承接。已签约的要抓紧产业转移园区报批工作,在报批的同时,其他能做的前期工作要抓紧完成,项目引进工作不要放松。尚未落实合作方的县(区)要加紧寻找、洽谈,尽快签约。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扩张,也不要局限于落在产业转移园内,只要人家愿意来韶关发展,只要符合我们的产业政策,就要积极引进。

  引入品牌,开拓市场,促进服务业对接。广州市是珠三角及华南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号称“千年商都”,服务业十分发达,品牌优势明显。2005年广州连锁店铺数量约13000个,其中专业连锁店超过8000个,从传统的第三产业扩展到新型服务业和各种零售领域等81个行业,包括超市、便利店、药店、加油站、家电、服装、房产中介、眼镜、凉茶、冲印、通信产品等行业。但我市服务业总体水平较低,服务业单位普遍为粗放式经营,规模小。这几年,麦当劳、肯德基、国美、苏宁、沃尔玛等品牌连锁店陆续进入我市,碧桂园也即将正式进入,我市服务业正在发生变化。要积极推动传统服务业现代化,支持服务业中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的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重点抓好工业招商的同时,把服务业招商摆上重要位置,加快引进品牌连锁店,注重律师、会计、审计、建筑等品牌事务所的引入,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增强中心城市功能。

  4、要制定完善对接、融入的各项保障措施。

  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要做许多实际工作。因此,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措施来确保不断推进并取得成效。一要建立有关的工作制度。以这次学习考察为开端,推动建立与广州、珠三角地市政府层面协商合作机制,搭建经贸交流平台,以部门先行对接带动产业对接,推动两地经贸、科技等多领域对接合作。二要建立督查检查机制。将各地各部门对接、融入情况纳入工作督办范围,将对接、融入内容目标化、阶段化、具体化,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年底进行考核,并将结果给予公布,奖优罚差。三要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加强有关信息收集与发布,及时通报给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单位和有关企业,促进工作顺利开展。四要建立统计制度。有关部门、县(市、区)要建立面向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的统计体系,及时统计对接的项目、投资、产业转移等数量,反映工作进展和成效,对存在问题及时分析研究,提出对策。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