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扩大了影响,提高了知名度。这次学习考察活动,我市政府向广州、中山两市人民传递了合作的诚意,推广了城市形象,在山区市中率先提出“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的战略思想,并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广州与中山的新闻媒体对考察团的活动进行了全程报道,特别是《广州日报》在头版醒目位置的报道,扩大了韶关的影响,城市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三、今后做好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工作的意见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认为,广州、珠三角经济发展已更上一层楼,增长势头猛,发展后劲大,这对韶关这样的相邻市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我市“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发展排头兵”创造了巨大的机遇。为了加快推进“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进程,确保“起了大早,赶上早集”,取得“近期枝繁叶茂、长远果实累累”的成效,市长徐建华在花都区的总结会议上,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意见和要求:
(一)要进一步坚定“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的信心。
广州与韶关两地间交通条件良好,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连接两地,建成后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将把我市纳入广州的“一小时经济圈”城市。“两铁一高”的交通条件,等级之高、速度之快和出行便利的完美结合,在广州与任何一个非珠三角城市的连接中,优越性是独一无二的。广韶间地域相接,水陆交通要道相连,人民往来频繁,韶关的珠玑文化、客家文化、禅宗文化和革命文化对广州文化有深刻的影响,两地关系素来密切,非比寻常。在经济方面也有较强的互补性。韶关气候独特,土地、能源、人力等资源丰富,通过对接与融入实现优势互补,使韶关成为珠三角发展空间,十分有利于双方共同发展,落实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韶关来说,有利于引进资本、技术、信息等高级生产要素,加快外源型经济发展;有利于更多地承接产业转移,壮大园区经济,加快钢铁、铅锌、铝箔、制药、玩具、五金、电子、机械等八大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加快人流、物流速度,激活旅游市场,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
“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是谋划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艰巨任务和复杂工程,包涵企业、市场和政府三个层面。从企业层面说,对接的过程就是企业发展壮大、由自发到自觉对接的过程,涉及企业生产、流通、销售的各个环节。从市场层面说,对接的过程是市场机制日益健全、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从政府层面说,今后要加强与广州、珠三角地市政府及部门的联系,每年组团参观拜访或邀请前来考察,各部门要加强与广州、珠三角地市对口部门联系,建立信息互通渠道,积极探索有效合作方式。对我市而言,要大力营造好的法制环境、政务环境、信用环境和市场秩序,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的目的、意义,推动理论界加强对两地合作的研究,召开主题研讨会和合作论坛,营造多领域、全方位合作氛围,构筑服务、政策、交流平台,出台促进两地合作的产业转移政策及配套政策,加强策划、营销,组织经常性的两地经贸交流活动和文化推广活动,推动成立行业组织层面的行业协会联合委员会和智力支持层面的专家咨询委员会。
(二)要切实加快“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进程。
各地、各部门要抓住当前难得的良好机遇,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开端,进一步提高工作认识,加大工作力度,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力争在今年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在若干领域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