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集群的形成看,抓住一二个核心项目进行配套,进行行业招商、品牌招商、区域招商,进而引进配套企业,吸引上下游相关企业进入,带动研发机构、销售公司、物流公司、现代服务业等进入,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改善创新条件,是一种典型的培育发展模式,很有参考价值。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就是抓住了广州本田等几个核心企业进行招商。从产业集群的壮大看,必须抓好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群载体。这就需要抓好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在搭建交流平台和政策平台的基础上,完善技术研发、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产业服务平台;抓好区域品牌建设,激励企业争创名牌名标;抓好产业园区建设,按产业类别与产业关联性划分若干产业园,实现产业链向园区集中。例如中山市小榄镇,由于这几方面抓得好,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今年我市提出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要做好的“三篇文章”之一,作为发展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顺应了当代经济发展趋势。虽然我们行动上比发达地区慢了几年,但只要下大力气、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一样会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必须着力抓好城市建设。广州、中山两市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大幅上升,城市竞争力明显提升。两市在城市规划上的高水平,在城市建设上的大手笔,在城市管理上的大力度,在城市品牌创建上的创新能力,在全国来说都是一流的。近几年,广州投入600多亿元巨资,大力改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光地铁一项每年就投入50多亿元,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20%以上,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城市交通有了根本的改善。以广州大学城建设为例,第一期18平方公里区域开发,总计投入近300亿元,从全面建设到10多万学生入城就读,只用了短短20个月时间,堪称一个奇迹。大学城在规划中体现出来的“组团生长”结构理念、“网络组织”功能理念、“生态优先”设计理念以及多中心轴线和湿地生态廊道设计,均代表了当今世界的一流水平,分布式能源系统、直径7.5米宽的地下综合管沟、两套独立的供水管网安排,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约生产的要求。中山市以“蓝天、碧水、花鸟城”为城市理想,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城建原则,大力进行绿色长廊、绿色社区和城区公园建设,城市到处草木青翠,环境十分优美。中山市市区的城市创建工作和城市品牌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各镇建设也可圈可点。例如,小榄镇近年来重新修编镇区总体规划,合理划分商住区、生态区、工业经济区,投入50多亿元建设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镇区面貌不让名城,被国家评为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和村镇建设示范镇。
广州、中山之所以如此重视城市建设,是基于城市是重要的投资环境、是综合竞争力的载体这种理念。在这一点上与我市的“三大战略重点”是相通的。今后我市仍应更加重视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努力使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同步快速发展。
第四,必须重视抓好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广州提出的。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在提出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基础上,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让更多的人更好地公平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广州市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多地强调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中山市在大力建设适宜居住城市的基础上,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文明指标为考核内容,建立面向镇和街道的责任考核制度,确保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年底评出考核等级,由市政府分别给予奖金,用于奖励镇和街道领导班子,去年最高的人均19万元、最低的人均6万元。此举大大调动了基层政府的积极性。在社会和谐建设方面,小榄镇的做法很典型。小榄镇委、镇政府提出了“每个有就业愿望的劳动力都有一份工作、每一个小榄人都有一份医疗保障、每个适龄小榄人都有一份社会养老保险、每个家庭都有一份物业”的目标,鼓励创业、帮助就业,目前仍未就业的劳动力仅占全镇劳动力的1%以内;在全镇推行高水平合作医疗制度,每人每年缴费120元,即可在住院时报销90%的药费、手术费,报销50%的检验费、治疗费、护理费;推进全镇养老保险工作,凡符合条件的老人,每月都有养老保障金;积极倡导“尊重富人,关爱穷人”,努力实现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