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完善发展思路,从提出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到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任务,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跃上新的台阶。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占全省四分之一;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总收入超过1500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工业总产值达677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710亿元,重工业产值3956亿元,汽车、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等三大支柱产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2%,优势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8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超过62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达2908亿元,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已高于第二产业8个百分点以上,已由工业化成熟阶段步入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农业总产值达220亿元,以占全省6%的耕地面积创造了占全省10%的农业总产值,蔬菜业、花卉业、牛奶业等在全省21个地市中排名第一。在城市建设方面,“十五”期间,广州制订“东进南拓西联北优”的城市发展战略,实施“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工程,五年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超过900亿元,新白云国际机场、广州港南沙港区、地铁一、二号线和三号线首段等一批大工程相继竣工,近三年新增绿地119平方公里,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等荣誉,全面实现“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目标,一个“文化广州、商贸广州、生态广州、活力广州”呈现在世人面前。广州市委、市政府在决策水平、建设标准、管理水平、发展思路完善上体现出来的“高”,在经济总量、税收贡献、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力度上显现出来的“大”,在城市综合竞争实力、辐射周边的力量、政府行政能力上表现出来的“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山市的区域经济特色十分明显,“一镇一品”比比皆是。1999年以来,中山市先后提出并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强市”战略,把工业摆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抓好产业集聚和品牌建设,同时实施“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和谐社会建设世人瞩目。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817亿元,工业总产值达249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200多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54亿元,旅游业总收入为65.5亿元。产业经济中,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电气机械、化学制品、金属制品等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小榄五金、南头家电、古镇灯饰、大涌家具、黄圃食品、沙溪制衣等区域特色产业支撑效应增强,全市拥有19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国家级、省级名牌名标262个,荣获“全国品牌经济城市”称号。中山市十分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城市品牌的打造,注重改善人居环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4.7%、人均居住面积达39.9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用地达2.74平方米,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大力提倡“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精神,努力建设广东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
在广州、中山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使我们深受鼓舞的同时,广州、中山所表现出来的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居安思危的竞争意识、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和开放兼容的社会环境,更是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有四点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