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矿山数量明显减少。以2006年8月底我市持证矿山为基数,通过采取资源整合、矿山安全生产检查、环境保护达标、限采区矿山清理、耕地与林地保护、地质灾害防护、查处越界开采和越权发证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等措施,使全市矿山数量总体减少25%以上,到2007年底前全市关闭矿山数量为100家。其中:关闭煤炭矿山企业14家,阜蒙县4家,新邱区4家,海州区1家,清河门区5家。关闭非煤矿山企业86家,阜蒙县43家,彰武县22家,新邱区16家,太平区4家,细河区1家。2007年底保有矿山总数全地区为356家。其中:阜矿集团8家,阜蒙县138家,彰武县49家,新邱区68家,海州区29家,清河门区29家,太平区31家,细河区4家。
四、整合范围
(一)重点矿种。煤、铁、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石料等矿种。其中煤炭矿山整合范围为全市合法的生产矿井或建设(在建、改建)矿井;已关闭矿山原则不得纳入整合范围;煤炭资源接近枯竭且2007年年末采矿许可证到期的不得纳入整合范围。
(二)重点矿区。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矿区,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的矿区,小矿集中区。包括以阜新盆地海州矿、王营子、五龙、艾友、清河门、新邱为主体的煤炭、煤层气生产矿区;以排山楼金矿为核心的黄金生产矿区;以阜蒙县太平、大五家子、同乃、旧庙、福兴地为核心的铁矿生产矿区;以彰武后新秋、苇子沟为核心的膨润土、沸石生产矿区;以阜蒙县建设水泥大理石为核心的水泥建材生产矿区;以海州露天矿排土场、新邱露天矿排土场为核心的烧结砖建材生产区;以阜蒙县王府、阜新镇、大板、苍土为核心的建筑石料生产矿区;以彰武县五峰、二道河子为核心的建筑石料生产矿区;以彰武县阿尔乡为核心的硅砂生产矿区;伊吗图矿区地质灾害治理区;海州露天矿排土场治理区;海州露天矿地质灾害治理区;新邱露天矿地质灾害治理区等。
(三)其他矿山。开采方法和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的矿山;生产规模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管理水平低、存在安全隐患,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差的矿山。
(四)现有矿山设计年生产规模在2007年年底前低于以下标准的矿山:煤3万吨(包括3万吨)、铁(露天开采)5万吨、铁(地下开采)3万吨、金(岩金)1万吨、铜1万吨、建筑用石料2万立方米、其他乙类矿产3万立方米、粘土砖1500万块予以关闭。在一个整合矿区范围高于以上标准的矿山应纳入整合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