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计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公共建筑类型对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无显著影响,因此不必按照建筑类型确定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的限值。
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与冷源系统设计能效比的相关性分析如下图(图略)所示。冷源系统设计能效比为设计冷负荷与冷源系统设计耗功率之比,冷源系统设计耗功率包括冷源主机额定输入电功率(或单位时间燃料耗量的折算电功率)与冷量制备的辅助设备如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溴化锂吸收式主机的溶液泵、燃烧系统风机等配用电机的铭牌功率之和。
上图(图略)表明,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与冷源系统设计能效比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形式冷源确定空调工程能效比限值,在确定了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限值后,不必再设置冷源系统设计能效比的限值。
本限值指标以冷源形式分类,以被调查工程设计能效比的平均值限定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已有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的统计平均值反映了我市目前的节能水平,低于平均值的工程多数可以通过提高设计水平来达到平均值。执行本限值指标是可行的,而且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我市公共建筑空调工程节能设计水平。统计样本量越大,限值指标越科学。本次调查统计中,部分冷源形式的工程样本数量较少(如采用单机冷量小于<528kW的螺杆式水冷冷水机组的工程样本仅为2个),通过试行本限值,可以进一步积累数据,提炼出更科学的限值指标。随着空调领域的科技进步,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会不断提高。因此限值指标应是动态的,每隔一段时间应作修订。
调查还发现,空调冷却水系统设备的配置对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有较大影响。
3.0.2 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的计算中,对各种设备的设计耗功率采用铭牌输入功率或配用电机功率之和进行计算。从严格的理论意义上讲,设计耗功率应是各设备在设计工况点的耗功率,本条给出的是一种近似计算的方法。这样做一是便于适应工程计算的特点,二是考虑到设备容量的选配合理与否对工程运行能效比有着很大的影响,工程设计中,应尽量使设备容量的匹配与工程设计要求相符合,使设备在额定的高效率工况工作。对于相同的设计冷负荷,如果选配设备的额定输入功率或配用电机功率越大,则设备的运行能效比越低,按本条计算得出的空调工程设计能效比也越低,因此,本条给出的计算方法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能够起到控制空调工程节能设计的作用。三是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各种设备的性能曲线或计算关系式不全,严格按照理论方法进行计算存在一定困难。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