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了岷江、沱江市(州)交界断面1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嘉陵江流域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了重点流域水质监测月报、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和岷沱江水质专报,实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周报工作。在全省环境监测系统开展了整风学习教育,颁发了《四川省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四川省环境应急监测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
8、环保宣传得到加强,全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从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大力普及环保科学知识入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各类创建为有力抓手,引导全省各个层面广泛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使全民环境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制定了《四川省环保局环境突发事件新闻采访报道管理办法》,举办了沱江特大污染事故警示教育图片展览、保护母亲河等系列活动。
(二) 四川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四川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总体执行良好,基本达到要求。17项指标中,完成8项,基本完成4项,未完成5项,规划完成情况为71 %。
四川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类│ 指标名称 │ “十五” │ 2005年 │完成情况评│
│别│ │ 计划指标值 │ 现状值 │ 价 │
├─┼───────────────┴───────┴────────────┴─────┤
│环│一、水环境质量 │
│境├───────────────┬───────┬────────────┬─────┤
│质│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全部达到或好于│19个城市达到或好于Ⅲ类标│基本完成 │
│量│ │Ⅲ类标准 │准 │ │
│指├───────────────┼───────┼────────────┼─────┤
│标│2、地表水水质状况 │主要江河水质达│主要江河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基本完成 │
│ │ │到Ⅲ类标准,个│,占71.2%;17.8%江段属于│ │
│ │ │别江段不低于Ⅳ│Ⅳ类标准 │ │
│ │ │类标准 │ │ │
│ ├───────────────┼───────┼────────────┼─────┤
│ │3、重点城市区域水环境质量 │不得低于Ⅳ类标│7个城市低于Ⅳ类标准 │未完成 │
│ │ │准 │ │ │
│ ├───────────────┴───────┴────────────┴─────┤
│ │二、空气环境质量 │
│ ├───────────────┬───────┬────────────┬─────┤
│ │4、重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达到Ⅱ类标准 │有6个城市达到Ⅱ级标准 │未完成 │
│ ├───────────────┼───────┼────────────┼─────┤
│ │5、SO2浓度达到二级标准城市比重│80% │5个城市未达标,80%达到二│完成 │
│ │ │ │级标准 │ │
├─┼───────────────┴───────┴────────────┴─────┤
│污│一、水环境污染物 │
│染├───────────────┬───────┬────────────┬─────┤
│防│6、COD年排放量 │77.26万吨 │78.32万吨 │基本完成 │
│治├───────────────┼───────┼────────────┼─────┤
│指│7、氨氮年排放量 │3.65万吨 │6.65万吨 │未完成 │
│标├───────────────┴───────┴────────────┴─────┤
│ │二、大气环境污染物 │
│ ├───────────────┬─────────────┬──────┬─────┤
│ │8、SO2年排放量 │102.5万吨 │130万吨 │未完成 │
│ ├───────────────┼─────────────┼──────┼─────┤
│ │9、烟尘年排放量 │78.0万吨 │79.2万吨 │基本完成 │
│ ├───────────────┼─────────────┼──────┼─────┤
│ │10、工业粉尘年排放量 │52.50万吨 │38.4万吨 │完成 │
│ ├───────────────┼─────────────┼──────┼─────┤
│ │11、工业固废年排放量 │282.50万吨 │115.7万吨 │完成 │
│ ├───────────────┼─────────────┼──────┼─────┤
│ │12、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50% │60.2% │完成 │
│ ├───────────────┼─────────────┼──────┼─────┤
│ │三、环境污染治理 │ │ │ │
│ ├────────┬──────┼─────────────┼──────┼─────┤
│ │13、城市污水处理│新、扩建处理│41座 │18座 │未完成 │
│ │厂 │厂个数 │ │ │ │
│ │ ├──────┼─────────────┼──────┤ │
│ │ │新增污水处理│200万吨/日 │165.3万吨/日│ │
│ │ │能力 │ │ │ │
│ ├────────┼──────┼─────────────┼──────┼─────┤
│ │14、城市垃圾处理│新增个数 │32座 │40座(在建33│完成 │
│ │场 │ │ │) │ │
│ │ ├──────┼─────────────┼──────┤ │
│ │ │新增垃圾处理│9710吨/日 │13190吨/日 │ │
│ │ │能力 │ │ │ │
├─┼────────┴──────┼─────────────┼──────┼─────┤
│生│15、全省森林覆盖率 │28.4% │28.98% │完成 │
│态├───────────────┼─────────────┼──────┤ │
│保│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7平方米 │7.11平方米 │ │
│护├───────────────┼─────────────┼──────┼─────┤
│与│16、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15% │16.2% │完成 │
│建│重 │ │ │ │
│设├──┬────────────┼─────────────┼──────┤ │
│ │其中│新建自然保护区 │34个 │73个 │ │
│ │ ├────────────┼─────────────┼──────┤ │
│ │ │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 │2个 │16个 │ │
│ ├──┴────────────┼─────────────┼──────┼─────┤
│ │17、达到生态示范区的县的比重 │10% │39% │完成 │
└─┴───────────────┴─────────────┴──────┴─────┘
二、“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
四川省是人口大省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建设工业强省是四川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一五”期间将由工业化初期进入工业化中期,不仅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历史欠账,还要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避免爆发大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维持基本的生态环境稳定。如果处理不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影响我省“工业强省”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结构性污染依然存在
“十一五”期间,三江流域(岷江、沱江、嘉陵江)仍将是全省经济发展和工业布局的重点区域,城市化水平将持续提高,控制流域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是“十一五”面临的主要任务。
结构性污染依然存在。我省轻工、化工行业COD排放量占84. 8%,火电、冶金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62. 23%,对工业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仅占25. 97%。今后一段时期,轻工(造纸、食品、制革、纺织)、化工、建材、火电和冶金等重污染行业依然是我省工业的主体,意味着我省在未来的发展中工业治污的压力将仍然很大。原材料工业和基础工业仍将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资源与环境的压力还将继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