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2005年度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考核情况的通报
(韶府〔2006〕6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根据《韶关市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方案》(韶府[2004]126号)的要求,2006年4-5月,市政府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对2005年度3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2006年新申报的2家企业进行了考核评估。现将考核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考核的对象是2005年市政府认定的3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及2006年2家新申报的企业。从考核的情况来看,这些企业大部分能起到“龙头”骨干作用,它们面对市场,勇于拼搏,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有效地扩大、巩固了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增强了辐射牵动和联结带动农民的功能。按照《韶关市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方案》相关标准,经过综合评估,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认定始兴县金兴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等30家企业为2006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新丰县吉丰农产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对象。
2006年考核认定的市级30家农业龙头企业,按企业经营规模分类,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家,占36.7%,比上年增加2家;年销售收入3000-5000万元的5家,占16.7%;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14家,占46.6%。按企业联结带动农户情况分类,带动农户超万户的企业有4家,5000-10000户的3家,1000-5000户的企业23家。按企业经营内容分类,以种养业为主的企业15家,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13家,组织农产品生产流通型企业2家。按所有制性质分,国有、集体企业有6家,占20%,股份制16家、民营6家、外资企业2家,占80%。
二、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2005年,我市各地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策,围绕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项目,积极培育和发展作为产业化关键环节的农业龙头企业。我市30家农业龙头企业,立足本地资源,积极开拓市场,辐射带动农户能力、企业税利增长潜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等得到巩固和增强,“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户普遍增产增收。按可比口径计算,2005年30家企业销售收入达19.2亿元,比上年增长9.3%;紧密型带动农户16.9万户,比上年增长5.8%;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813元,比上年增加139元,增长5.2%,企业税利3.1亿元,比上年增长8.7%。绝大部分龙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稳步发展。如省级龙头企业始兴县金兴茧丝绸有限公司,2005年抓住市场发展机遇,促进蚕桑产业发展。公司扩大企业规模,新建捻线厂于7月试产,公司还对缫丝设备更新升级为“飞宇2000”型新时代自动缫丝机,使生丝质量稳中有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效率。公司与广东省丝源公司合作开发3000亩现代蚕业示范基地,为推广小蚕共育打下了基础;2005年公司在连南县注资鹿鸣丝绸公司建设缫丝加工厂,带动当地农民种桑养蚕;并在保价收购蚕农蚕茧基础上,坚持按质按市场价收购合同农户蚕茧,2005年收购价平均每担达1200多元,高的达1500元。始兴当地种桑农民平均亩收入达3000元以上。2005年公司还拿出20万元、1000吨化肥重奖重合同守信用农户,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桑养蚕致富的积极性,2005年蚕农户均纯收入达8000元,比上年增加1000元,增长14.3%,吸引当地农户去冬扩种蚕桑面积3000亩。翁源信达、曲江恒富、乳源捷兴3家茧丝绸公司也抓住机遇,带动农户发展蚕桑基地,企业从中得到稳定发展。2005年我市上述几家企业按市场价1200元以上收购蚕茧,带动2万多农户种桑5.5万亩,从而使我市蚕桑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茧丝加工进一步形成集约化格局。又如翁源县茂源糖业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大力推广高产、高糖甘蔗优良品种,坚定不移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糖蔗产业化道路,继续实施“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糖蔗产业化”三大发展战略,进一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管理体系,促进了全县糖蔗生产向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公司2005年通过抓好基地建设,培育推广糖蔗优良品种,向蔗农提供技术、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加大力度对农民开展技术、信息引导,对种植新品种农户每吨种苗补助100-110元,对宿根蔗进行地膜覆盖生产的每亩补助50元,对贫困蔗农每户补贴甘蔗专用复合肥100公斤。从而带动了农民发展糖蔗生产,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所需的原料供给。2005年度公司带动种蔗农户3300户,种蔗面积4.2万亩,生产食糖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970元,比上年增长25.5%。再如乐昌市沿溪山茶场有限公司,2005年成功转制为股份制公司后,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利用公司先进的制茶工艺、技术和营销渠道,在周边乡镇办起了茶叶加工分厂,以合同契约形式,带动1500多户农户种植茶叶,合同收购农户的茶叶进行加工,从而解决了企业原料不足和农民茶叶销路的问题,达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2005年企业销售收入1795万元,农户户均种茶收入4320元,分别比上年增加8.5%和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