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优化配置,不断提高综合交通服务水平
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交通资源,有利于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水平。
(一)大力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我市地处粤、湘、赣三省结合部的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为主的快速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联结的综合运输体系,将韶关打造成为一级枢纽站场。大力加强运输系统集疏运的衔接配套,按照交通运输“无缝衔接”和“零换乘”的要求,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综合运输枢纽,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红三角”、“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提供高效集散客货流的优质服务。
(二)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兑现中央和省扶持城市公共交通的政策,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扶持补助资金,并将公交广告收入全额用于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设置公共交通优先车道(路)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优化线网结构和运力配置;规范设置建设港湾式候车站台,并将公共交通站场和配套设施纳入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逐步发展水上公交运输系统,加强农村客运的规划,进一步完善县乡公路网络建设,努力为农民提供安全、优质、便捷的客运服务。
(三)紧密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优化运输方式,积极推进形式多样的联运,重点加强公路、铁路、水运等联运方式的衔接。完善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客货运输站场、公共交通枢纽站、接驳站设施,统筹兼顾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合理安排运营和管理方式。积极发展运输代理、多式联运,逐步推进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的转变,加快发展城市物流配送,对物流企业在用地、税费方面给予优惠。
(四)加大交通科技投入,发挥科技对运输现代化的牵动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转化,以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加大交通科技投入,着力解决对交通项目建设有牵动性、关键性、前瞻性的重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交通发展的支撑、推动、和牵动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采用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提高交通设施建设水平,实现“质高价低”。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效能,促进运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