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航道和港口建设,大力发展水上运输。落实《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至2020年,完成北江中游韶关段航道整治工程,使其通航能力常年300吨级运输船舶;口岸新建韶关港口岸装卸点、始兴铁路口岸装卸点、韶关口岸保税仓和乐昌口岸车检场,扩建韶关出入境货运车辆检查场。推进北江、武江、浈江航道升级,加强船闸管理,不断提高通航能力,确保航道安全畅通。加快与铁路、公路相连接的运输枢纽港口码头建设,重点建设“二港二航一枢纽”,即韶关新港(七大港区)、沙洲尾渔政码头建设,北江按5级、武江按6级航道整治和乐昌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与珠江水系大吨位级相通的直达水上运输网络,使我市成为红三角连接珠三角流域的集装箱运输枢纽港、大宗货物中转港以及外贸货物运输的主通道。优化布局,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预留充分的岸线、站场陆域;合理规划港口建设用地,完善支持港口的集疏运体系和物流系统,不断满足港口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水上旅游客运线,大力发展水上旅游,不断提高水运的综合经济效益。
(四)大力加强“两个枢纽”的交通站场建设。“十一五”时期,我市交通站场建设项目23项,计划投资3亿元。主要就是做好一级铁路枢纽和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其中一级铁路枢纽是做好武广快线的韶关新火车站、京广线和韶赣铁路客货站场的规划建设工作。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就是以韶关市区按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目标,建成1个一级标准客运站、3个二级标准客运站和2个货运站以上,重点建设韶关客运中心、韶关汽车客运北站;县级枢纽要有1个二级以上标准的客运站和1个货运站;交通枢纽中心镇、国家级风景区要有等级客运站。同时,规划建设曲江、龙归、翁源、丹霞山等区域性运输枢纽站场;建成以信息服务为主的公路客货运指挥管理、配送调度系统,增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能力。
(五)积极争取发展管道运输。抓住广州天然气管网建设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从广州到韶关的天然气运输管网以及本市内的天然气输送管网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争取发展管道运输,逐步形成安全高效的管道运输体系网络。
(六)继续加强发展航空运输的可行性研究,预留发展空间,并做好与广州白云机场的运输对接,努力实现“无缝连接”。
四、突出重点,确保“六高二铁”如期实施
“六高二铁”项目(韶赣高速公路韶关段126公里,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新丰段40公里,京珠高速分流线、粤湘高速、汕昆高速、环城高速;武广客运专线我市境内118公里,韶关到赣州铁路韶关段117公里),建设总里程约800公里,总投资约512亿元。这几个重大项目的建设,对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确保项目的如期实施。一是要加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每年要安排一定的前期工作费,专项用于重点项目规划论证、咨询、评估及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和评审等前期工作。二是严格按照国家的用地政策,优先安排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并做好征地拆迁等配套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用地的需要。三是努力探索解决项目建设配套资金的投融资体制,特别是完善征地款入股等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征地对象将征地款入股,确保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如期到位。四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采取得力措施,做好各自担负的任务,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六高二铁”项目的如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