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加快地方高等教育发展。加强对市属高校的规划、指导和管理,整合地方高等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加大办学投入,提高生均拨款标准。以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优势学科,提高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实用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积极吸纳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民间资金,促进地方高等教育体制创新。
(八)加快城乡社区教育发展,积极推进新时期农村“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以加强社区教育为核心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规划,完善社区教育的组织领导与管理体制,明确政府、社区、部门和单位职责。建立社区教育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综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活动。改善农村成人学校办学条件,使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和培训机构成为先进文化传播中心和社区教育服务中心。建设50个教育强乡(镇),开展教育强区(市)县建设。
充分发挥企事业、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采取职业院校培养、企事业岗位培训、名师带徒、个人岗位提高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职工职业技能水平和专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和教育等部门的优势,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与教育培训更加紧密地结合。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培育新型农民,增强农民的就业能力和生存能力。依托高校采取定向培养、招收“实践生”等形式,为农村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九)加快民办教育发展,完善民办教育管理办法。以职业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教育为重点,积极吸纳民间资金,创新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中介机构。到2010年,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办教育格局。
(十)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和名教师、名校长培养计划。优先发展教师教育,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建立教师终身学习制度。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完善教职工聘用制。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和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和干部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名教师、名校长。大力开展远程教师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
(十一)重视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升教育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政府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深入开展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分区域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城乡社区教育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品牌培育等项目的研究。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