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能源研究开发中心
整合现有科技资源,以自治区能源研究示范中心为依托,联合区外相关科研单位,组建新能源研究开发中心。进行适应高原环境条件的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技术、新型户用光伏系统、风力发电设施以及太阳能热利用技术、能源组合应用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
(5)地矿测试研究开发中心
整合资源,以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中心实验室和地矿测试研究实验室为依托,组建地矿测试研究开发中心。向社会提供具有公信度的检测数据;开展地学基础研究、盐湖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特色矿产的选矿试验、微生物冶金试验、环境监测和保护的应用技术研究。解决我区资源开发、矿物加工、环境保护等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6)信息现代化研究中心
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以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为依托,组建信息现代化研究中心。开展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的收集加工、资源集成共享;建立快速畅通的科技信息网络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开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标准建设和顶层设计;开展网络、软件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建立信息化应用的技术服务与技术支撑体系。
(7)高原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以自治区环境科学研究所为依托,联合区内外相关科研机构,组建高原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开展大气监测、江河湖泊水质监测、高原地表生态覆盖变化监测和全区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对突发性污染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评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环境监测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保育等研究。
2.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建立面向全区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网络及电子信息、科技人才网络协作平台建设6个资源共享系统。
(1)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系统
统筹规划部门、地方、中央在藏单位的相关研究实验资源,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组建跨领域、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研究实验基地,提高重点领域的科学仪器装备水平。
(2)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系统
搜集并保护动物、植物种质资源、应用微生物菌种,建立我区特有动植物标本和种质资源库,建立西藏动植物网络虚拟展馆。
(3)科学数据共享系统
抢救濒临丢失的重要科学数据、历史资料,实现数字化。建立科学数据共享管理的统一框架。对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建库。形成全区科学数据分级分类共享服务体系。
(4)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系统
扩充、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加强专利、工艺、标准、科技报告等文献资源的建设。建设数字化科技文献资源库,实现科技文献网络系统的对接和共享,逐步建立完善我区科技文献资源保障和服务体系。
(5)网络及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建立和完善科技信息网络,对现有的科技信息管理服务网络进行提升和改造,形成上联科技部、下联各地(市)县、横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多层次、分布式科技信息管理服务网络体系。
(6)科技人才网络协作平台
利用现行网络技术,在建立我区人才库的基础上,与国家(中科院、行业院所)专家库建立“专用通道”。根据需要,建立网络协作机制和网络虚拟专家组,完成课题和项目的基础或理论工作。
3.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1)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立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中心,重点围绕成熟适用技术进行转化示范;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结合“村村通”工程,选择试点,逐步推动农牧民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立,及时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科技问题。
(2)工业成果转化中心
依托西藏(成都)科技孵化器,联合区内外科研机构及高科技企业建立工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重点围绕生物资源、藏药新产品开发、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等,培育和壮大第二产业。
七、保障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科技大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决定》,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扩大科技交流与合作领域,狠抓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大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健全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和完善科技评价制度和科技信用制度,强化过程监管和决策公开化,建立社会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增强政府科技奖励的导向作用,注重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的奖励。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