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经济主体职责。要切实强化经济主体责任,企业要以良好的信誉赢得银行信贷支持,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运作,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财务报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同时,配合开户银行开展信贷调查和检查,按信用评级标准及时进行整改。
四、培植措施
根据企业处于生长期、成长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不同时期的特点,分类进行培植。
(一)生长期企业培植措施。生长期企业是指处于市场发育期的企业,企业财务管理尚不规范,信用记录不够健全,要重在引导和辅导,夯实企业信用基础。
一是要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要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建立企业和企业法人信用档案,全面掌握企业和企业法人的资信程度、经济状况、道德品质以及历年来的借款和还款情况。要增强企业信用意识,运用各种方式开展信用宣传,特别是要上门向企业宣传培植信用企业的意义和作用。
二是要加强企业财务辅导。财政部门要定期举办企业财务培训班,按照企业信用评级的标准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要督促企业资金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银行渠道运作,跟踪记录,以便企业在开展信用等级评定时,能够充分证明固定资产投资的真实性。同时,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增强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
三是要适当提供信贷支持。用活用足国家信贷政策,对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经营有信誉的企业,商业银行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信贷优惠政策,采取批量授信和预授信等方式,运用票据贴现和转贴现等途径,以企业法人个人财产作抵押,采取消费贷款的形式,积极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政策性银行也要依托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担保贷款和转贷款业务,尽可能地满足企业有效资金需求。同时,对企业临时性资金需求,财政部门也要安排周转金予以支持。
(二)成长期企业培植措施。成长期企业是指已经具备部分信用评级条件的企业,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培植,使企业尽快达到A级信用企业评级标准。
一是要在政策上适当给予倾斜。要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活力,对新上高新附加值、高新技术项目的企业,县(市、区)政府在税收、行政规费和财政贴息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优惠,切实减轻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要加强企业现金流量监测。要强化客户经理制,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和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和资信状况,特别是要建立企业现金流量监测体系,通过现金流量监测分析,保证企业具备足够的还款能力和盈利能力,当企业现金流量偏低时,要及时进行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