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基本要求
3.1 风貌类型划分
结合重庆市的村镇风貌特色,可按自然要素、经济要素和人文要素等进行划分。
3.1.1 按自然要素分类
重庆市的村镇风貌可划分为山地风貌、丘陵风貌、河谷风貌和平坝风貌等四种类型。重庆市大多数村镇是依山临水而建,极具山水环境特色,因此,重庆市的村镇风貌也可划分为依山风貌、临水风貌和依山临水风貌等三种主要类型。
3.1.2 按经济要素分类
根据重庆市村镇的经济职能可划分为农贸型、工贸型、旅游服务型等三种主要类型。
3.1.2 按人文要素分类
以人文特色为标准,以历史积淀为特征,重庆市的村镇风貌可以划分为历史风貌、现代风貌和新旧融合风貌等三种类型。
3.2 设计阶段划分
村镇风貌设计分为总体风貌设计和详细风貌设计两个阶段。总体风貌设计阶段是镇域或村域范围内的风貌设计,主要确定村镇的总体风貌定位和村镇风貌与村镇总体发展的关系。详细风貌设计阶段是在总体风貌设计指导下镇、乡政府驻地或行政村、自然村居民点的风貌设计,针对村镇的风貌要素和重点地段,如出入口、街道、建筑和广场等做出详细设计方案。规模小于500人的行政村和自然村可只进行详细风貌设计。
3.3 总体风貌设计
总体风貌设计应包含以下内容:
3.3.1 村镇风貌与区域关系
①协调村镇风貌与区域风貌的关系,村镇风貌应成为区域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协调本村镇风貌与临近村镇风貌的关系,既要协调统一,又要突出特色。
3.3.2 村镇风貌特色定位
①分析村镇的自然环境特色。
②分析村镇的人文环境特色。
③明确村镇风貌的类型和总体特色定位,并用简练、准确的文字进行定性描述,必要时应作详细说明。
3.3.3 村镇风貌与经济发展
①分析村镇风貌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②从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的角度,体现循环经济模式下的风貌设计理念。
3.3.4 村镇风貌与生态安全
①确定区域地形地貌环境设计意向,结合现状条件,避免造成建设性破坏。
②用地条件受到自然要素限制的村镇,结合地形,避开不良地质地段、洪水淹没地段,控制建设规模。
③对采矿、开山等人为因素破坏的自然地貌进行修复设计。
3.3.5 村镇风貌与环境保护
①提出村镇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开发措施。
②对公路、铁路及水路等基础设施走廊沿线进行景观环境设计,将人工环境与大地景观相融合。
3.3.6 村镇风貌与功能优化
①村镇风貌应体现村镇功能,达到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②用地功能优化:明确村镇用地功能对风貌的影响,并提出优化建议。如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风貌要求和优化设计。
③村镇空间形态设计,结合新经济模式下村镇空间的发展模式,明确村镇用地形态的发展模式,分析形成这种用地形态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保护村镇空间的整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