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目标是:
--进一步加强物流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海陆空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形成多式联运有效衔接和保税物流功能充分发挥的集疏运网络。
--进一步强化物流技术支撑。积极促进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物流装备技术应用,加快形成物流信息技术和装备技术的研发应用高地。
--进一步加快物流主体培育。重点培育和吸引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加快形成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有序竞争、相互促进的物流市场格局。
--进一步优化物流市场环境。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统一开放、规范高效、区域协调,符合国际惯例的物流业发展环境。
四、“十一五”上海现代物流业重点发展领域
一方面,继续深化完善设施平台、信息平台、政策平台的建设,提升物流功能。设施平台重在强化联运网络,努力提高重大功能性设施的利用效率;信息平台重在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高全社会对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政策平台重在增强针对性,为上海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按照“两个优先”的产业发展方针,结合上海城市发展、社会需求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重点推进口岸物流、制造业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发展,提升上海现代物流业的整体水平。
(一)依托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以保税物流为特征的口岸物流
从提高上海在全球物流网络中的地位和提升上海现代物流业国际竞争力角度出发,加快推进洋山保税港区建设,大力发展以保税物流为特征的口岸物流。以港口、机场为依托,促进国际中转物流发展,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以完善保税物流功能为突破口,降低口岸物流成本,提高口岸效率和竞争能力;以优化航空、航运、铁路、公路等运输集散方式为抓手,形成多式联运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拓展口岸物流服务腹地;以提升口岸物流服务能级为重点,吸引跨国物流企业地区总部集聚,扩大口岸贸易规模。到2010年,基本形成包括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在内的口岸物流框架体系。
(二)面向上海和长三角制造业升级对现代物流的强大需求,重点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标志的制造业物流
强化为大型产业基地和大型制造业企业配套的物流服务功能,重点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标志的制造业物流。以社会化的物流服务来降低制造业的成本,以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来提升制造业的能级,以高效率的物流服务来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到201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形式多样的制造业物流分拨体系。
(三)适应城市发展和消费升级的要求,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物流
适应上海城市发展、人口规模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物流。适应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以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促进快速、便捷的城市货运发展。选择在城市交通枢纽、对外交通节点建立公共配送中心,在社区服务中心等处建立配送网点,并优化中心城区物流的交通组织和管理,逐步形成城市公共配送网络。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电子商务为纽带,区域配送和集中配送相结合的城市配送物流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