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金属及合金材料生产形成优势
江西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稀土金属重要生产基地,中重稀土合金、稀土铸铁的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稀土磁性材料和发光材料等中间产品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2005年,全省稀土金属及合金材料产量达到10125吨,初步形成4家稀土单一金属生产龙头企业。其中,江西南方稀土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达到2500吨,赣州虔东实业有限公司的稀土金属年生产能力达到4000吨,赣州晨光稀土金属材料厂达到1200吨,江西金世纪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达到800吨,该公司的高端稀土单一金属在国内有独特优势。
4.应用产品发展步伐加快
江西贵雅照明有限公司通过开发和引进新技术,初步形成三基色荧光粉到稀土节能灯终端应用产品的产业链,形成年产6000万支三基色稀土节能灯管和1000万支整灯的生产能力,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国内最大的稀土节能灯生产企业之一。稀土永磁电机实现小批量生产,市场潜力巨大,将可能发展成为我省稀土制造业的龙头产业并带动稀土永磁等功能材料发展。稀土球化剂、孕育剂、变质剂、蠕化剂等添加剂的发展势头良好。稀土抛光粉、稀土陶瓷材料生产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铜基稀土合金、稀土永磁、快速凝固技术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省稀土产业在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较大;二是分离生产能力呈现盲目扩张的势头;三是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不强;四是尖端人才和技术匮乏,稀土深加工、新材料和应用产品发展后劲不足。
(三)发展背景
1.全国稀土资源储量状况
我国是稀土资源储量最多的国家。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稀土资源工业储量(REO)11270万吨,其中我国为5200万吨,占46.1%,前苏联占16.9%,美国占11.5%,澳大利亚占4.6%。我国稀土资源的98%分布在内蒙古、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形成北、南、东、西分布格局,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其中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4350万吨,占83.7%,山东微山占7.7%,四川凉山占2.9%,江西、广东、福建等南方七省占5.7%。
2.全国稀土产业状况
全国稀土产业形成“三大基地、两大体系”的格局。三大基地是:一是以包头混合型稀土为原料的北方稀土生产基地,分离能力约8万吨;二是以江西等南方七省的离子型稀土矿为原料的中重稀土生产基地,分离能力约6万吨;三是以四川冕宁氟碳铈为原料的氟碳铈矿生产基地,分离能力约3万吨。轻重两大体系是:一是以轻稀土为主的北方工艺体系,主要产品有:稀土精矿、稀土合金、混合稀土化合物、富集物和金属、各种单一稀土化合物以及稀土抛光粉、永磁材料、贮氢合金等外延产品;二是以中重稀土为主的南方工艺体系,主要产品是各种高纯单一稀土化合物和金属,富集物,混合金属和合金。
3.全国稀土及应用产品状况
2005年,全国稀土矿产品产量为11.9万吨,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为10.4万吨,出口量为5.5万吨,三项均占全球的90%以上。全国稀土应用量达到5.3万吨,其中,稀土永磁材料产量达3.5万吨,稀土荧光粉产量达5650吨,稀土贮氢材料1.3万吨。我国已成为世界稀土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用量第一的稀土工业大国,在世界稀土市场上居主导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