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品种与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待提高。
我省文化体制机制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还不相适应,文化生产力有待进一步解放,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进一步调动和发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部署,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强化科技支撑和教育支撑,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努力建设和谐文化,为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提供精神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文化发展格局,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规模、质量和效益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达到3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8%左右;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20%,到2010年达到800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25%。
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为龙头、区域布局合理、所有制结构均衡发展、产业组织体系健全、技术水平先进、质量效益较高的文化产业格局。
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管理规范、调控有力、保障到位的文化政策法规体系;文化创新人才为骨干、文化企业为主体的文化创新体系;财政投入、银行信贷、企业投资、上市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文化投融资机制。
拥有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强实力与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文化品牌和文化人才队伍,原创内容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明显增长,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文化市场繁荣、文化资源和要素流通顺畅、文化产品丰富,成为我国重要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资讯等内容创意与生产基地,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及流通业中心,以及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娱乐消费中心和文化电子商务中心。
(三)总体要求。
进一步探索和深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动力、格局和目的的认识,树立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做到“六个坚持”: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关系,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为繁荣文化事业提供经济支持和创造动力,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基础和载体。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高度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充分考虑文化的产业属性,引导各类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增强社会责任,努力生产和提供既有良好社会效益,又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建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实现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的良性互动。着眼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管理办法与措施,确保文化产业发展健康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