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为我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拓展区域。扩大服务业经济总量和增强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等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专业市场、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发展城乡服务网点,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把服务业培育成当地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吸纳就业的重要产业。
(二)积极构建服务业对外辐射功能中心。
1.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整合地方金融资源,统筹广州、深圳金融业发展,把广州、深圳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连通港澳、辐射华南、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大力发展股票、债券、外汇、票据、保险、基金等金融证券市场和其他产权交易市场。广州要继续巩固在银行业、保险业方面的优势,重点建设区域性银团贷款中心、票据融资中心、资金结算中心、银行卡网络中心、保险资产管理中心、债券交易中心、产权交易中心、商品期货交易中心和金融教育科研中心。深圳要大力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巩固和提高国内证券交易中心、基金管理中心和风险投资中心的地位,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立金融期货中心,进一步发挥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建成创新金融产品的研发基地和粤港金融合作的示范区。
2.南方现代物流中心。依托我省良好的铁路、公路、民航、水路交通运输网络条件和仓储条件,大力整合物流资源,努力建设南方现代物流枢纽。加快建设物流保税园区,发展航空快运,建成一批在国内、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大型物流集团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形成以广州为龙头、珠三角为主体,服务全省、辐射华南、面向东南亚的物流服务网络,为我省制造业提供强大的生产服务支撑。
3.区域性文化教育科研中心。发挥我省经济、文化、教育、科研的优势,以建设文化大省为契机,加大广东高校新校区、广州科学城等建设力度,加强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集团所属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高校重点学科的建设,积极推动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建设面向行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立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的协调机制,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我省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国家级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弘扬民间文化艺术,扩大广东文化影响力。把我省建设成为服务华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区域性文化教育科研中心。
4.区域商务旅游与采购中心。依托广交会、高交会等国际品牌会展,以岭南文化为纽带,以商务、会议、购物、休闲、娱乐、饮食等服务为主题,全面构筑商务、旅游、购物一条龙服务网络,努力提升集聚和服务能力,形成以广州为核心、珠三角城市群为依托的区域商务旅游中心和采购中心。
5.南方现代体育发展中心。以建设体育强省和广州筹办2010年第16届亚运会为契机,打造珠三角体育经济文化圈。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市场,加快发展体育科研、体育经纪、健身服务、竞赛表演、体育用品、体育培训行业,扩大体育对外交流,形成体育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把我省建设成为南方现代体育发展中心、全国体育用品重要生产基地。
(三)全力打造服务业集聚区和产业带。
1.城市中心商务区。依托我省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广州珠江新城中心商务区和深圳中心商务区,吸引和集聚国内外金融、商务服务机构,以及大型企业的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服务中心进驻中心商务区,促进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商贸、会计、法律、信息咨询等现代高端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增强广州、深圳市作为全省经济中心城市要素资源的聚集能力和经济辐射能力。在有条件的中等城市,规划建设一批城市中心商务区,促进城市金融、商贸及相关服务业向城市中心商务区集聚,形成中心商贸圈,创造集约的投资环境,最大程度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增强对区域经济的服务能力。
2.珠三角地区国际会展区。以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为方向,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发展各类综合及专业会展,着力打造以广州和深圳为龙头,包括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在内的珠三角会展产业带。加快建设和完善以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为代表的一批高档次、多功能的现代化会展场馆;培育会展市场主体,培养10至15个办展能力较强、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龙头会展企业;创立品牌会展,培育一批规模大、知名度高、在国内和周边国家与地区有影响力的品牌会展;提升会展配套服务水平,提供银行、海关、快运、翻译、购物、餐饮等全方位服务。“十一五”期间,把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中国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会展中心区域之一。
3.珠三角教育培训集聚区。加快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广东教育资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能力。支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地大学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积极推进珠三角地区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充分利用地理、资源、就业优势,扩大办学规模,强化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以市场需求和就业需求为导向,办好一批名牌专业,创办一批现代化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通过布局调整、组建职业技术教育集团、创建职业技术教育园区等途径,增强珠三角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