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内容
1.有条件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逐步淘汰10吨以下小锅炉。
2.暂时无法实现集中供热的,更新、替代低效锅炉:采用新型高效锅炉系统更新、替代低效锅炉,提高锅炉热效率。
3.改造现有锅炉房系统,重点是热电厂锅炉:针对现有锅炉房主辅机不匹配、自动化程度和系统效率低等问题,集成现有先进技术,改造现有锅炉房系统,提高锅炉房整体运行效率。
4.淘汰立窑、湿法窑及干法中空窑等落后水泥窑炉。
5.采用低压旋风预热分解系统、保温耐用新型炉衬材料、高效燃烧器、生产过程自动控制与检测系统等技术对现有窑炉进行综合节能改造。
6.采用节能型隧道窑、内燃烧砖节能、余热利用节能型干燥、稀码快烧、窑体改造等技术对落后的墙体材料窑炉进行改造。
组织单位: 经贸委、环保局、质监局
二、区域热电联产工程
(一)现状和问题
热电联产与热、电分产相比,热效率提高30%,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高50%。
一些工业企业,低效、污染重的小锅炉大量存在,大多数小锅炉应由热电联产机组替代。
(二)主要内容
1.实施热电联产、工业企业入园进区工程,新办工业企业应全部入区进园,现有的企业也应逐步向工业集中区内转移。
2.工业集中区内都要采用热电联产方式,以背压供热机组为主,发展余热利用机组。
3.因地制宜建设低热值燃料、沼气等综合利用热电厂。
4.热网不落实的热电联产项目,不予核准。
组织单位: 经贸委、环保局、供电公司
三、余热余压利用工程
(一)现状和问题
钢铁、建材、化工、纺织等行业的余热余压以及其他余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二)主要内容
钢铁:推广干法熄焦技术、高炉炉顶压差发电技术、纯烧高炉煤气锅炉技术、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技术、转炉负能炼钢技术、蓄热式轧钢加热炉技术。建设高炉炉顶压差发电装置、纯烧高炉煤气锅炉发电装置、低热值高炉煤气发电-燃汽轮机装置、干法熄焦装置等。
水泥: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建设水泥余热发电装置。推广综合低能耗熟料烧成技术与装备,对回转窑、磨机、烘干机进行节能改造,利用工业和生活废弃物作燃料。
玻璃:推广余热发电装置,吸附式制冷系统,低温余热发电-制冷设备;推广全保温富氧、全氧燃烧浮法玻璃熔窑,降低烟道散热损失;引进先进节能设备及材料,淘汰落后的高能耗设备。
化工行业
推广焦炉气化工、发电、民用燃气,节能型烧碱生产技术,纯碱余热利用,硫酸余热发电等技术。
其他行业
纺织、轻工等其他行业推广供热锅炉压差发电等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鼓励集中建设公用工程以实现能量梯级利用。
组织单位: 经贸委
四、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
(一)现状和问题
目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必须大力节约降耗,发展石油替代产品。
石油主要用于工业和交通运输行业。工业行业中电力、建材、化工等行业消耗大量燃料油,节代油潜力很大。 我市交通运输工具油耗高,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25%。近年来, 石油替代产品发展较快,但受环境、成本等条件制约,推广力度不够。
(二)主要内容
工业行业
电力:推广气化小油枪和等离子无油点火、低负荷稳燃技术等,对燃油发电机组进行洁净煤或天然气替代示范改造,依法关闭规模小、技术落后的燃油发电机组。
建材:有条件的地区以天然气替代重油,推广玻璃熔窑富氧或全氧燃烧技术, 对大中型建材企业进行节代油改造。
其他行业:推广重油掺水、混合煤气发生炉节代油技术。
交通运输行业
汽车节油:推广高效节油汽油机和柴油机生产技术,整车轻量化技术,电力电子传动系统,轿车和轻型汽车用柴油机,载重车用大功率节能柴油机,鼓励废油回收和再利用。
清洁燃料汽车:开发应用燃气汽车;开发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发动机、电机、制动能量再生系统,改善电池能量密度、充电时间、循环寿命,先在城市公交车上应用。
城市公共交通: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和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系统;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和保留人行道、自行车道系统。
水路运输:发展水路运输,改善航道条件;实现船舶大型化、规范化,推广使用标准化船型,淘汰挂桨机船;进一步减小船舶阻力,提高推进效率;船舶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设备改造;改善燃油品质;提高船舶运输组织管理水平。
组织单位: 发改委、经贸委、交通局
五、电机系统节能工程
(一)现状和问题
电机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动机及被拖动设备效率低,电动机、风机、泵等设备陈旧落后,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5个百分点;系统匹配不合理,“大马拉小车”现象严重,设备长期低负荷运行;系统调节方式落后,大部分风机、泵类采用机械节流方式调节,效率比调速方式约低30%。
(二)主要内容
1.更新淘汰低效电动机及高耗电设备:推广高效节能电动机、稀土永磁电动机,高效风机、泵、压缩机,高效传动系统等。更新淘汰低效电动机及高耗电设备;采用高效节能电机及系统相关节电设备新装电机系统。逐步限制并禁止落后低效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对老旧设备更新改造,重点是高耗电中小型电机及风机、泵类系统的更新改造及定流量系统的合理匹配。
2.提高电机系统效率:推广变频调速、永磁调速等先进电机调速技术,改善风机、泵类电机系统调节方式,逐步淘汰闸板、阀门等机械节流调节方式。重点对大中型变工况电机系统进行调速改造,合理匹配电机系统,消除“大马拉小车”现象。
3.被拖动装置控制和设备改造:以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传动方式改造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逐步采用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拖动装置 。
4.优化电机系统的运行和控制:推广软启动装置、无功补偿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通过过程控制合理配置能量,实现系统经济运行。
5.重点改造领域:
电力:用变频、永磁调速及计算机控制改造风机、水泵系统,重点是30万千瓦以上火力发电机组。
冶金:鼓风机、除尘风机、冷却水泵、加热炉风机、铸造除磷水泵等设备的变频、永磁调速。
纺织:电机变频调速和自动化控制。
化工:工艺系统流程泵变频调速及自动化控制。
机电:研发制造节能型电机、电机系统及配套设备。
轻工:注塑机、液压油泵的变频、永磁调速。
其他:企业空调和通风、楼宇集中空调的电机系统改造等。
组织单位: 经贸委、供电公司
六、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工程
(一)现状和问题
1.具备热联合或热集成条件的装置(或生产单元)孤立运行,致使系统总体用能不合理。
2.部分企业蒸汽管网布置不合理,蒸汽配送与装置不匹配,凝结水没有回收,管网和设备的保温性能差,运行参数控制不准确,致使蒸汽损耗大。
3.部分企业余热、余压未能利用,致使一些换热网络、生产系统和装置能耗水平相对落后。
4.由于生产建设滚动式发展,部分企业公用工程系统未进行整体能量系统优化设计,致使企业供能系统效率低。
5.尚未采用模拟优化软件或先进控制技术,系统或装置的运行管理相对落后。
(二)主要内容
化肥
采用原料路线优化、回收发生炉煤气、回收造气炉余热、造气煤渣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气轮机-空压机联合循环、联醇或二甲醚多联产、蒸汽自给或热电联产等技术对有条件的合成氨生产企业进行全厂系统节能改造;应用干粉煤加压气化、变压煤气化、多段炉碎煤气化、高效新型催化剂、新型转化炉管、新型烧嘴、高效换热器、新型保温材料等新技术对合成氨生产装置进行节能示范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