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优质信用主体占比名列全省前列。各地各部门创建的优质信用主体逐年增加。其中:“A级”以上信用企(事)业占总数的60%以上,“信用乡镇”比例达到90%以上,“信用社区”每年都有增加;“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区”达到70%以上;黄冈市要持续被评为全省“A级金融信用市州”,使我市各类优质信用主体占比处于全省先进水平。
三、建设重点与措施
(一)强化“四大工程”建设,实现工作顺利转轨
深化“信用企业”、“信用乡镇”、“信用社区”、“信用县市”创建活动,既是信用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又是金融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信用环境建设向金融生态建设转轨的平台。各地各部门要把“四大工程”创建活动当作当前金融生态建设的中心内容来抓,进一步夯实“信用黄冈”的品牌基础,特别是在“信用社区”创建上,要着力改变社区信用创建相对薄弱的状况,把推动“信用社区”建设列入当地政府的议事日程。要出台有利于“信用社区”创建的优惠政策和办法,从点到面,逐步扩大“信用社区”创建面。金融机构要配套做好小额零售贷款、助学贷款、下岗再就业信用贷款等信贷业务营销工作,使城镇社区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信用创建活跃区。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市政府成立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卢焱群任组长,成员由市政府办公室、人行黄冈市中心支行、黄冈银监分局、发展改革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经委、商务、农业、财政、工商、地税、质量监督、建设、国土资源、市保险行业协会、市直各金融机构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市信用环境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金融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制定金融生态建设的年度工作实施意见,拟定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督办检查,切实把金融生态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三)积极推进银行改革,大力增强金融机构经营活力
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根据上级行、社的部署,认真做好金融改革的各项工作,要把自身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切实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上来,放到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上来,放到建立适合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上来。要通过实施股份制改革,使金融资产的质量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经济的能力增强、效率更高、机制更活。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内容的创新上,各金融机构更注重研究开发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信贷品种和服务方式,特别要注意改进对县域经济中小企业法人和农村经营大户的授信办法,拓宽金融支持经济的业务范围,努力提高区域金融资源支持辖区经济发展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