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西宁市气象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

  (四)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在开展农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调查中发现,各类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到农民手中,广大农民不能掌握最新的气象信息,特别是不能及时掌握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是反映最普遍和最强烈的问题。另外,现有的农业信息也存在客观指导多,基层服务少,上网信息多,加工处理少,领导参阅多,农民使用少的“三多三少”状况,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利用现有的公众信息传输渠道及时将各类信息传送到农村牧区,充分发挥包括气象信息在内的各类信息在指导生产、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具体目标:建设一个综合性强,运行体制完善,面向基层服务的农村经济信息网和与之配套的基层信息员队伍。综合加工各类适用的新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市场供求、农业气象应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等信息。
  技术路线:由西宁市气象局牵头,依托气象部门现有的省、市、县三级气象通讯网络,组建一个综合性强、运行体制完善、集中统一领导、面向农村、农民服务的连通市、县二级的农村经济信息网,并利用公共数据传输系统向全市各乡(镇)和村传输服务信息,使所有涉农部门、单位均实现信息共享,所有部门的服务信息产品均通过经济信息网发布,使各类与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相关的信息能够及时“进村入户”,帮助广大农民逐渐由经验农业向信息农业转变。同时,由各级政府牵头组建一支由乡、村组成的基层信息员队伍,在对基层信息员进行相关培训的基础上,要求基层信息员通过“农经网”等渠道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并负责将信息及时传达到农民中间。同时,要求基层信息员通过“农经网”等渠道及时向当地政府反馈农事活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时报送灾情等信息。
  (五)加大农村雷电防护体系的建设力度,努力减轻雷电灾害
  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地域广阔,防雷设施基础建设差,农民缺乏防雷意识,野外作业无雷电防护措施,农村成为防雷减灾管理的薄弱环节。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屡见不鲜。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是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公共安全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好农村防雷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具体目标:以人为本,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的防雷管理。利用现有的雷电防护技术,规范农村建筑防雷建设,利用现有设备,建立雷电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发布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气象信息员的作用,向农民宣传雷电防护知识和防护措施。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