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西宁市气象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

  (二)优化生态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为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科技支撑
  具体目标:优化改进生态气象监测手段和监测方法,拓宽监测品种和领域。与各农牧业生产主管部门、农业技术推广试验主管部门合作建设节约型和生态型农牧试验生产基地,把资源优势变为竞争优势,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提高农牧业的竞争力。
  技术路线:充分发挥布设在我市的一个生态与农业气象重点监测站2个生态与农业气象一般监农业气象重点监测站2个生态与农业气象一般监作物的农业气象情报观测范围和力度。充分利用上级农业气象监测服务产品,加强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农作物生育期、产量和病虫害预报服务水平。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由农业主管单位牵头负责,西宁市气象局提供技术支持,建设分布在不同地区的3~5个试验研究基地,大力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及反季节蔬菜等非常规农作物品种的种植试验研究;开展精细化的农业气候区划,加强成熟的适用技术示范和培训推广工作,努力为农牧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跟踪服务,提高农牧民应用气象科技的技术水平。
  (三)加大人工防雹和增雨力度,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西宁市气候具有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几乎每年都存在土壤保墒差,春季干旱严重等现象。而每年雷雨季节,冰雹灾害频繁发生,更是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西宁市气象局在青海省气象局的支持下,每年都因地制宜地开展春季焰弹和人工增雨工作,各县也都在夏季组织高炮人工防雹工作,加之全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在城市产生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对缓解旱情、防雹减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市地处省会城市的特殊地理位置,作业空域时间不足等限制,人工增雨的手段单一,高炮防雹也难以根据需要随时开展作业。因此,需不断改进作业手段、作业方法,提高作业的科技含量。
  具体目标:建立设计合理、指挥科学、作业规范、评估准确、多方位服务的人工影响天气体系,不断改进作业手段,合理调整炮点布局,引进先进的作业手段,积极扩大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规模,提高作业效益。
  技术路线:依托青海省开展的空中水资源开发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成果,购置车载移动雷达探测系统,建立健全我市人工影响天气综合监测、催化作业信息传输、作业指挥与效果评估系统,科学制定我市人工影响天气的长期规划。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中,在继续有计划地组织“焰弹”增雨作业的同时,购置移动火箭发射装置,根据雷达实时探测信息,在湟水河、大通河流域等重要地区,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开展作业,除春季开展作业外,在秋、冬季节也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工作,最大程度增加土壤墒情。在防空作业中,应根据研究成果,合理调整炮点布局,并充分利用移动火箭发射装置,尽可能扩大雹控区面积,根据移动雷达实时探测信息开展作业,使雹灾的损失降到最低。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