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随着电子技术和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高层建筑的增多,雷电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气象部门要依法加强雷电防护的管理,加强雷电预警预报工作,认真做好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安全检查,依法加强对新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图纸审核、竣工验收和定期检测工作。防雷减灾作为安全生产监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从源头上进行防御。要加强雷电综合监测网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给予支持。要建立雷电灾害分析调查、技术鉴定、风险评估及雷电防护工程等业务服务体系,有效地减少雷电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八、加强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能源,以降水、日照、积温和风力为代表的气候资源对我市影响巨大,充分开发利用好气候资源对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大力开发利用好空中水资源,加快全市气候资源精细区划工程,全市气候生态环境评估工程,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市气候资源的影响,为全市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的生态安全保障。要切实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气象资源对运城经济、社会和生态影响的评估能力,为地方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和规划农业经济产业带方面提供前瞻性指导依据。
九、加大科学规划和财政投入力度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和财政体制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地方气象事业与国家气象事业协调发展。要切实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创造条件保障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把增强气象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所需的事业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切实加大主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地方气象事业所包含的气象工程和技术开发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将相应的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要关心和支持气象部门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当地政府出台的地方性津贴、补贴要统筹安排解决,并按有关规定做好气象部门职工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工作。
十、加强对气象工作的依法管理和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依法履行对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职责。气象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规范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护、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信息发布、升放气球等活动。要会同规划、建设等部门,切实建立工程建设、区域开发等气象灾害风险性评估制度,对不符合重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予立项;未依法通过重大气象灾害或气候影响评价的不得开工建设。要扎实做好气象行政审批工作,依法履行社会管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