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冀政函[2007]6号 2007年1月15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河北省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概要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由信息产业大国转入强国建设的重要起步期。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充满机遇与挑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振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强无线电管理,推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为新时期的历史使命。
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狠抓大项目建设和政策落实,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省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五”期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速23.3%,2004年以来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呈加速发展趋势。2005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9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4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单晶硅和消防报警与楼宇自控产品生产基地、重要的太阳能电池和发电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液晶显示产业链,掌握了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批量生产技术,硅外延片和集成电路封装设备研发生产技术水平国内领先。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通过“双软认定”的软件企业超过200家,软件产品1000余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企业达到40家。计算机信息服务市场不断规范,网络增值服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无线电管理进一步科学规范,建立了较完整的无线电台站数据库,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省的无线电监测网系统和设备检测体系,有效提高了频率指配、台站审批的科学性和监管技术水平。《关于加快我省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若干政策规定》和《关于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设立,省信息产业投资公司的组建,优化了发展环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华为公司北方生产基地、京东方移动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等一批大项目的先后开工建设,为“十一五”时期我省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坚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方针,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把握好战略机遇期,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着力做大产业规模,坚持改革、创新,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强无线电管理,维护好空中电波秩序,不断探索和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助推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做出贡献。
(二)发展思路。利用市场,整合资源,构筑平台,政策引导,以大项目建设推动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利用市场:在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同时,充分利用省内信息化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带来的巨大需求,拉动我省信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整合资源:以完善和延长产业链为核心,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嫁接改造和招商引资,加大产品结构、投资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企业,加快民营和外商投资企业发展。
构筑平台:抓住世界信息产业,特别是美、日、韩信息产业向我国转移,环渤海地区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我国第三大信息产业基地的机遇,加快建设我省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和信息技术转化中心,搭建信息产业发展平台。
政策引导:加大国家和省已有政策的落实力度,制定新的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创造宽松环境,吸引和鼓励传统产业和民间社会资金投入到信息产业,鼓励中小民营信息产业企业的发展。
(三)发展目标。
1 产业发展。到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力争占到全省GDP的2.5%,年平均保持40%的增长速度。培育和引进12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骨干企业,其中2-3家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形成一批名牌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外资、民营企业增加,整机产品所占比重明显提高;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我省信息产业重要的增长点。逐步把信息产业打造成我省第四大战略支撑产业。
2 空间布局。构筑1条产业带(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建设2个产业基地(石家庄、廊坊)、4个软件园区(秦皇岛、廊坊、保定、石家庄)、5个特色产业园区(保定、承德、沧州、衡水、邯郸)、若干县域信息产业专业加工园区,加快培育沿海信息产业新增长点,形成“一带多区”的产业布局。沿海地区信息产业比重明显提高。
3 创新能力。加快公共技术设施和区域创新中心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完善。在网络通信、计算机、新型元器件与材料、应用软件等领域掌握一部分主导技术和核心关键元器件的生产,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增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市场开拓力显著提高,行业对传统产业改造和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作用明显。无线电监管技术能力得到加强,管理科学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4 环境建设。基地、园区建设加快,规模、聚集效应凸显,产业配套环境明显改善;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和无线电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取得重大进展;对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网络信息服务和空中电波秩序的监管能力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