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突出重点难点,努力创新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举措
国发〔2005〕36号文件、鄂政发〔2006〕1号文件,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将在调整、延伸、完善的基础上继续执行,这就仍然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提供了政策机遇和宽松环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创新工作方法,完善服务措施,突出工作重点。要始终把新增就业岗位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大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大培训、大就业、大保障格局的形成,要全方位实施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工程,要把群众关心的各项优惠政策督促到位,要不断加强就业服务机构软硬件设施建设,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在认真总结前几年经验和已经取得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本地实际,创新工作举措,形成更加鲜明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特色。
孝南区的社区建设和南大工业园建设在安置就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要进一步抓好协调工作,用足用活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在全市率先实现一批充分就业社区,完善工业园区用工管理和技能培训工作,把工业园建成名副其实的城乡劳动力大培训和新增就业岗位基地。汉川市民营经济起步早、规模大,要通过就业中介服务机构,把城乡劳动力就业安置和民营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互为促进,办好省级城乡一体化就业试点,达到多赢目的。应城市要继续整合社会职介服务和技能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综合就业服务基地”的龙头作用,形成“办培训、学技能、快就业”专业一条街、一条龙服务体系。云梦县要继续巩固“劳动保障服务超市”建设,完善劳动力市场、金保工程、结算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务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大就业、大保障功能。同时加快“大型培训基地”建设,组织东北民工专列,扩大劳务输出成果。安陆市要全面推广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直通车”试点经验,在全面完成农村劳动力普查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服务工作,争取早日成为全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技能、就业有保障”的示范点。大悟县要进一步盘活现有再就业基地资产,把“农业庄园式就业基地”做大做强,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在规模与效益上创品牌。孝昌县要抓住在外建筑老板多、实力强的有利条件,更多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转移就业方面探索一些便捷办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劳务品牌。市直要围绕“全民创业年”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年”工作,力争在定向创业培训、上门创业培训、举办创业培训夜校等方面创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