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全市财政收入完成21.38亿元,占调整预算(下同)的103.2%,可比增长14.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78亿元,占预算的102.3%,可比增长21.8%。市本级财政收入完成3.13亿元,占预算的110.5%,增长24.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9.5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8亿元,占预算的107.9%,增长36.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继续增加。存款余额为315.48亿元,比年初增加37.98亿元;贷款余额为224.52亿元,比年初增加29.71亿元。
(六)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土地二轮延包工作顺利完成,农村税费改革不断规范,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市直改制企业资产划转、债务处理、职工身份转换等改革工作取得进展,省属下放企业和各县市区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成效明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流程管理试点工作初见成效,事业单位改革开始启动。投资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基本建立。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市级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完成组建。国有金融资产公司不良资产回购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工作基本达标,市商业银行改革顺利实施。
(七)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39元,比上年增长8.2%。社会保险扩面新增7.1万人,纳入城镇低保对象增加到4万户、10.2万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0.6亿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7万人,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5.3%。救助农村特困对象3.1万户、5.7万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大悟、安陆顺利通过省、市教育“普九”复查验收。全市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7.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4.8%。汉川一中进入省级示范学校行列。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两免一补”政策,资助贫困学生8.8万人。178个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全部竣工,消除D级危房9.1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如期建成。7个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建成。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进一步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快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车用乙醇汽油推广试点工作全面开展,节能环保工作取得进展。
2005年计划的顺利完成,使我市“十五”计划目标全面实现。“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比“十五”计划目标快0.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年均可比增长12.1%,比计划目标高1.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530亿元,年均增长11.9%,比计划目标高1.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与计划目标持平;吸收外商投资年均增长16.7%,比计划目标高2.7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6.3%,比计划目标高16.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5%,比计划目标高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比计划目标高0.9个百分点。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