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区、乡、村、户建设活动,到2010年,使全市1/3的区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区。同时结合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和各村委会办公场所、村党员活动场所建设工程,重点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设施示范建设,每年建设5个乡村示范科普活动室,新建5个乡村示范科普画廊。
5、培育农村科技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重点推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专业经济组织要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为专业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有条件的农村专业协会和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也可以逐步试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
6、建立健全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农业系统和科协组织要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科普惠农计划”,支持相关部门在全市50%的行政村开展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和科普员的建设活动,使农民享受到更多的公共科普服务。组建和充实农业专家学者科技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长效机制。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各区政府、各街道办事处;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广播电视局、市卫生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三)以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提高再就业能力为重点,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1、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市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的重要手段。各地要把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作为“科教进社区”活动主要内容,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社会风尚。通过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推进社区科教文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社区基层公共科普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在资金和用地上给予优先安排。到2010年,全市80%以上的社区要依托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建有1个科普活动室(或科普学校)、1座科普画廊等设施。
2、创新社区科普活动的机制和方式,提高活动的实际效果。各级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充分利用小巷讲坛、专家咨询、科普讲座、展览等方式,结合文艺、旅游、休闲娱乐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重点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要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学校、社区学校、市民学校的作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科普教育和培训活动。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