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21.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①坚持以清洁生产为主要手段,以污水和垃圾资源化为重点,加快了循环经济型企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②综合运用土地、环保、价格、信贷和税收等手段,严格落实了《聊城市资源节约标准》。对18家企业的3个新建项目进行了节能评估。③狠抓了机械、电解铝、电力、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认真开展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引导企业开展以粉煤灰、河道淤泥、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废料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④各县(市、区)普遍采用生态处理技术,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⑤开发区坚持每亩投资在150万元以上,各县(市、区)每亩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原则,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⑥制定出台了《聊城市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细则》,全市有15家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终期报告。通过能源和水的重复利用以及废物的循环使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物耗、能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22.生态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①编制完成并实施了《聊城生态市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了生态市建设工作体系。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生态市建设县(市、区)长目标责任书》,下发了《关于分解〈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的通知》、《生态市建设县(市、区)长目标责任书年度考核办法》,将生态市建设工作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推行了排污许可证制度,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③组织开展了环保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以及生态社区、绿色学校等多层次的创建活动。④组织编制并实施了《四河一湖碧水行动计划》以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聊城段小运河和卫运河控制单元治污方案》,加强了对重点项目的督促。通过实施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安静工程和生态工程,我市建城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环境噪声全部达到了功能区标准,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得到有效治理,城市空气环境优良率达到96%以上。⑤狠抓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了城市空气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大了各电厂脱硫工程建设和工业粉尘治理力度。全市29家电厂基本建成了二氧化硫在线检测装置。车用乙醇汽油全面推行。⑥茌平县污水处理厂建成并试运行,临清二期、莘县、冠县和阳谷污水处理工程正在加紧建设,聊城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大力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
九、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3.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①坚持贯彻落实《
义务教育法》,继续深化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有7个县(市、区)将农村教师工资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在全市小学中大力推广了杜郎口中学教学经验,正在向高中推广,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②继续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各县(市、区)全部通过了省巩固提高验收,全市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到99.99%和99.2%。全市投入2160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和“两免一补”;投入1.15亿元,新建高标准中小学校舍17.9万平方米 ③我市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达到18.82元,初中达到32.93元。农村教师平均月工资达到1006元。④高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达到11.89万人,初中升学率达到79.7%,提高21.7个百分点。高中教育逐步实现了规范化管理,高考升学率53.7%,本科上线18436人,增加2386人。⑤制定出台了《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全市共有职业学校48所,在校生5万人,教职工4000多人。⑥加大了中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与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的合并,解决了东昌学院占地面积小,师资不足等问题。积极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老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