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进一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决定
(渝府发〔2007〕66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牢牢抓住机遇,尽快将我市建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增强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现就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进一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有关事项决定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发展目标
(一)提高认识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全面提升水运生产力水平,将我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水运具有运能大、运距长、能耗小、成本低、占地少、污染轻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水运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它有利于缓解土地、能源等资源紧缺矛盾和环境压力;有利于建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打造西部物流中心、扩大对外开放,增强我市在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有利于促进库区临港工业、煤炭、旅游等资源的开发,推动库区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三峡成库后航道条件的改善,以长江干线运输为主的水运业发展迅猛,2006年水路货运周转量已占全市总量的65%,全市85%以上的进出口外贸物资通过水路运输完成,水路运输在大宗散货、集装箱、危化品运输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汽车、摩托车、化工等支柱产业提供了重要交通运输保障。虽然我市水运发展较快,但总体上仍不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水运发展中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码头较少;航道整体通行能力差,主要支流航道等级较低;船舶运力结构不合理,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水平不高;水运市场发展不成熟等。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水运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将我市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提升水运生产力,扩大水运的集聚与辐射效应,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立足重庆、辐射西部,沟通国内国际市场,以水运为载体,以腹地为支撑,充分依托“一环八射”铁路骨架、“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和“一大两小”机场的强大辐射作用,通过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机衔接,利用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国家高等级航道的巨大通行能力,以高密度的集装箱班轮产生的聚集效应和优越的航运、金融、贸易、信息、口岸等服务,带动临港经济发展,使得重庆港形成对周边地区的产业聚集优势。将重庆港建成长江上游辐射西部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大宗散货中转港、旅游客运集散中心、汽车滚装运输主通道、船舶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航运信息中心和人才高地,促进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带动我市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