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为安徽奋力崛起做贡献”为基本宗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统筹教育资源,加强内涵建设,加快建立符合我省省情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通过优先发展教育引领和支撑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提升全民整体素质,把我省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着眼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坚持均衡发展。按照“五统筹”要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城乡协调,保证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使我省不同地区的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以及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坚持重点带动。抓住农村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大学及重点学科建设三大重点,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和辐射带动。积极推进合肥、沿江地区教育率先崛起,加快皖北、皖西地区教育发展步伐。
--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实现管理体制、教育投入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坚持教育发展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消除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教育体制障碍,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增强教育发展活力,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目标: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位于中部地区前列。初步构建现代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实现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全省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有条件的城市率先普及12年教育。幼儿教育有较大发展,特殊教育进一步加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左右。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质量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5%左右。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左右。
具体目标:
--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到2010年,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5%以上。“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初中3年保留率达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2%以下。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50%以上,努力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到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招生规模达到75万人左右,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全省基本建成以高等职教为龙头,中等职教为重点,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