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全省在努力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在运用银行信贷、开展银教合作、健全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实行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省级教育支出占省级财政的比例自2000年起连续四年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十五”期间省级教育财政拨款达到42.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1倍。积极实施高校扩容的优惠政策,安排国债资金8100万元、高校建设性贷款18.65亿元改善办学条件。适当调整高校收费标准,省级教育收费收入达60亿元。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行“一费制”,努力构建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二、“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的战略性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国际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民族兴旺、国家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依赖于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在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越来越依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
  (二)加快安徽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发展空间和发展需求更加广阔。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也为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全社会重视教育的氛围已充分形成,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等教育发展目标,奠定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人才强国的战略,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政府、组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发展空前重视。
  (四)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教育需求和资源配置产生直接影响。
  “十一五”期间我省人口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全省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持续减少,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快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25-64岁)持续增长。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省将有更多的小学生涌入城市、县镇学校就读。这些都将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调整、资源配置和发展方向产生直接影响。
  (五)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职业教育发展不足,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双重压力。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2005年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而我省仅为7.4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1%,而我省仅为17.3%。教育发展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二是投入不足。教育投入的增长速度仍滞后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2005年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GDP的2.68%,教育投入没有达到法定增长水平。基础教育经费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由于财政预算内事业费和基建投入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基本办学条件趋紧,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还存在不少困难。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仍需加强。教师数量不足、结构性短缺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高校编制不足,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师资不能及时补充等,成为影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幼儿教育的发展速度还不平衡;城乡中小学运转和接受高层次教育水平差异较大;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迫切需要均衡。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