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大改革力度,增强流通企业竞争能力
1.大力推进国有流通企业改组改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大国有资本的退出力度,加快竞争性国有流通企业中国有股退出步伐。对资不抵债、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国有流通企业,依法实施租赁、出售、债务重组和关闭破产;支持企业进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鼓励各种资本参与流通企业改组改造,拿出优势企业和优势资产,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流通企业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中要妥善安置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2.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积极培育主业突出、管理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推广应用先进流通技术,支持新技术研发,增强核心竞争力。确定一批大型流通企业作为重点给予支持,力争经过3至5年,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培育3-5个年销售额达5亿元的大型现代流通企业集团。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实行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服务品牌。
3.支持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重点扶持小而特、小而优、小而强、有品牌的流通企业,增强流通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推进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
(六)健全市场运行监测调控体系,确保市场运行稳定有序
1.建立健全市场运行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朔州市城市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等市场监测制度,建立商品市场信息平台及基础数据库,全面、及时、准确反映市场运行状况,及时引导和有效调控市场供求。重点加强主要生活必需品和煤炭、成品油等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的监测、预警和调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市场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倾向性问题。做好“黄金周”和重大节日期间的市场监测工作,提高市场分析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各有关企业要按要求做好数据报送工作。
2.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应急调控制度。开展和完善市级猪肉、食糖储备制度,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储得足、调得动、用得上。建立市级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调控机制,有效预防和及时消除因突发事件引发的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维护社会稳定。市级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要确定一批应急商品重点联系企业。在特殊情况下需要紧急调运应急商品时,重点企业必须按要求生产、销售、运输。
(七)制定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规划和标准,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